一點一元難?洪子仁籲:保障點值 優先為醫護加薪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健保總額預算制度實施逾廿年,如今缺點逐漸浮現,代表這個制度已到了非調整不可,必須全面「總體檢」的關鍵時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保障健保點值@@@一點1元或0.95元,在醫界引起熱議,有人認爲是血汗醫護應得待遇,有人擔心健保總額制度因此破功,醫界無限衝量。長期倡議「健康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的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健保總額預算制度實施逾廿年,如今缺點逐漸浮現,代表這個制度已到了非調整不可,必須全面「總體檢」的關鍵時刻。

洪子仁指出,健保總額制度下的利害關係人有三位,一是政府,覈定總額規則與目標,再來就是執行醫療業務的醫護人員,第三是看病的民衆。如今政府負責制訂遊戲規則,民衆看病行爲不受影響,但醫護人員不得拒絕民衆就醫,也無法要求政府提高健保預算總額,於是預算與需求的缺口透過點值打折,醫護人員概括承受苦果,只能淪爲血汗醫護。

推行的總額支付制度是「剛性總額」,也就是支出上限制,設定總額目標與額度後,只要超過,所有給付的點值都受影響,等於「從零開始」打折。如果採取「軟性總額」,即支出目標制,總額之內保障一點一元,超過上限的部分,點值可適度打折,但由政府公務預算支應,如此可以避免醫療院所衝量,讓政府共同𠄘擔制度施實成果的責任。

目前衛福部提出保障健保點值一點1元或0.95元,就必須調整保費,增加民衆負擔,也有民團提出保障健保點值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洪子仁表示,政府可以提出相應作法,或找學者專家坐下來,共同面對。解決健保點值低落未必一定就需要調整保費,應有許多方法以討論。

健保點值低落嚴重影響醫護人員權益,洪子仁直言,20年前剛實施健保總額制度時醫療機構本業獲利率大概在達8%左右,可以承受預算與需求的缺口造成點值下降的衝擊,但近年點值一再降低,已到臨界點,很多醫事團體抗議調薪幅度不夠,實情是大型醫療機構多數是醫療財團法人醫院屬非營利性質,有那位經營者不願意爲醫院員工加薪,「但提高薪資,錢從哪裡來?」

他解釋,醫院主要醫療收入來自健保給付,但當健保給付被打折,就會影響醫院收入,當成本增加、收入減少,缺口變大,時間一久,醫療院所根本無力承擔。

健保實施立總額預算制度,是爲了解決醫療費用膨脹過快等問題,洪子仁指出,現在時空背景已不同,點值低落,已讓醫療所院傷筋動骨,甚至必須靠醫院的美食街、停車場等,或院長拜託各科主任儘量推自費醫療,增加收入,才能維持醫院基本營運。

洪子仁說,如果衛福部認爲健保點值一下子提高到一點一元有難度,起碼先保障到0.92、0.93或0.95,如果只提高到0.92、0.93,年底就不用調保費了,更何況醫界主張是由公務預算補付就更沒有所謂年底漲保費的問題。

洪子仁表示,目前醫療需求跟預算缺口都由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承擔,導致血汗醫護,「政府不能好像訂了總額就事不關己」,應該在此時間點,響應準總統賴清德的健康臺灣政策、提高對醫療投資,「如果不能解決血汗醫護問題,如何能改善目前的健保現象?」再不改,就會像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所預言,2030年面臨醫療崩潰。

洪子仁解釋,剛性總額是「從零開始」,就要打折,如果調整爲目標制,超過預算纔打折,不至於有醫界衝量的問題。目前總額預算與需求缺口,由醫療提供者承擔,調整爲目標制,超過的部分必須打折,給付由公務預算支付,才能觸動政府積極提出政策,包括分級診療及部分負擔等措施,控制民衆的醫療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