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打通數據流通障礙 以智能化存儲底座挖掘數據價值

人民網北京6月27日電 (焦磊)數字經濟時代,伴隨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所涌現出的數據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如何存儲、如何智能化挖掘數據價值成爲擺在行業內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隨着各行各業不斷深化大模型應用,其中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跨域存儲集羣組合管理、數據冷熱分級感知、數據跨域網流動及跨域無感知訪問……多項存儲關鍵技術亟待攻克。算力網絡快速發展,不同平臺、不同形態數據的融合應用需求持續凸顯。

業內分析認爲,AI大模型在訓練和推理過程中需要保持數據貫通性,保持存儲與前端算力資源匹配,同時確保數據的安全可靠,這對存儲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曙光存儲發佈全球首個億級IOPS集中式全閃存儲FlashNexus、升級分佈式全閃存儲ParaStor,同時推出行業首個通存解決方案。

中科曙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何振介紹,針對AI實際應用,曙光分佈式存儲可根據AI應用特點將存儲技術做應用級融合,實現更多級緩衝的加速機制,進一步縮短I/O(輸入/輸出)時間。

部署大模型應用,加速與國內各行業深度融合,已成爲賦能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舉措。而將各種異構或不同行業數據彙集,是利用AI挖掘數據智能價值的基礎。在技術上,首先要解決數據流動的問題。

“當前,用戶的數據一部分放在集中式存儲上,而另一部分則放在分佈式存儲上。因技術架構不同,兩者很難打通數據流通環節。”何振表示,考慮到長期發展的需要,曙光在技術上將集中式和分佈式存儲做了技術同源,突破了數據在異構存儲之間的流動問題。此外,從數據的打通到數據性能的提升,再到綠色發展,曙光提供了一個整體的技術和方案。

何振介紹,曙光存儲首創“通存”解決方案,藉助同根同源的集中式存儲資源池與分佈式存儲資源池,讓數據無界流動,實現跨平臺一鍵式容災恢復、跨形態熱溫冷數據無感流動和跨域資源池全維度視圖,以充分提升存儲資源利用率,並大幅降低整體數據擁有成本。

在數字經濟時代,存儲是最底層的基礎和關鍵系統。何振表示,作爲存儲系統的供應商,曙光給客戶提供了一個性能強、高可靠、易管理的智能化存儲底座,供合作伙伴將其與數據應用場景結合起來,爲用戶提供底座支撐。

中科曙光總裁歷軍表示,新技術新應用快速迭代,而算力和存力是不變的兩大底層支撐,先進算力和先進存力也是曙光長期投入研發的重要業務之一。

據悉,目前,曙光存儲已與運營商、AI、科教、金融、醫療、政府、能源、製造等國家重點領域客戶達成深度合作,攜手突破業務發展面臨的數據存儲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