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連續虧損,花9000萬元買理財卻“踩雷”!光雲科技怒告中融信託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

“踩雷”中融信託後,光雲科技(688365.SH)正式開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

4月10日晚間,光雲科技公告稱,公司2023年購買逾期未兌付的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下稱“中融信託”)信託產品合計9000萬元。截至持有期屆滿,公司尚未收到中融信託理財產品的本金及部分理財收益。爲保護公司利益,同時爲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已將上述信託糾紛案件提起訴訟。

針對該案件,光雲科技董秘辦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安排了專門負責人處理相關問題,後續有進展會第一時間進行公告,目前公司一切正常。

涉案9000萬元

光雲科技指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作爲原告尚未收到被告中融信託理財產品的9000萬元本金及相應理財收益。光雲科技認爲中融信託的行爲違反了受託人基本義務,未能盡責履職,已經造成了原告損失,原告有權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上海中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新立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光雲科技起訴中融信託估計是不得已而爲之,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解決這一問題,還必須向投資者有個交代,只有起訴才能打消投資者的質疑。

“能否通過起訴獲得賠償,需要分兩個階段進行分析,第一是能否勝訴。”李新立認爲勝訴是不難的,關鍵看能不能執行到財產。他表示,從目前對中融資產的報道來看,光雲科技獲賠的難度很大。

具體來看,本次訴訟包括兩個案件。光雲科技分別要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本金損失2000萬元和7000萬元;以及立即支付資金佔用利息。同時,兩個案件均訴求判令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

光雲科技公告稱,爲防範風險,保護公司利益,公司積極推動相關方,督促受託人等及時履行相關義務;同時爲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已將上述信託糾紛案件向哈爾濱市香坊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案件尚未開庭,本次訴訟事項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影響尚具有不確定性,最終實際影響以法院判決結果爲準。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本案屬於信託合同糾紛,中融信託公司在到期後未向受益人兌付本金及收益,對包括光雲科技在內的多家公司造成財產損失,依據《信託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受託人應當遵守信託文件的規定,爲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處理信託事務。中融信託未盡到該義務,應對光雲科技進行民事賠償,光雲科技可以通過協商、訴訟的方式獲得賠償。

記者查閱過往公告瞭解到,早在2023年9月,光雲科技便已披露本次“踩雷”事件。

當時的公告顯示,光雲科技分別於2023年5月26日、2023年6月28日、2023年7月7日、2023年7月14日、2023年4月26日購買了中融信託發行的信託產品圓融1號I 2000萬元、圓融1號II 1000萬元、圓融1號III 2000萬元、圓融1號IV 2000萬元、融睿1號2000萬元,共計9000萬元,均爲非保本固定收益類產品。

本次“暴雷”的爲上述圓融1號I,原本應於2023年9月23日鎖定期到期,信託利益將於到期後3個工作日內任一工作日予以支付。2023年9月22日,光雲科技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上述信託產品的本金及投資收益。

彼時光雲科技表示,已就信託產品逾期兌付的事宜與中融信託進行了多次溝通。截至目前,未收到中融信託方面的正式文件回覆。目前光雲科技正在積極聯繫各相關方,督促中融信託儘快向公司兌付已到期信託產品投資本金及收益。同時準備相關材料,通過各類法律措施以最大程度減少潛在損失。

業績持續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光雲科技是在淨利潤連續虧損的情況下,購買了中融信託多項信託產品。而本次“踩雷”,對公司的業績帶來了負面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光雲科技是A股電商SaaS第一股,成立於2009年。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基於電子商務平臺爲電商商家提供SaaS產品,在此基礎上提供配套硬件、運營服務及CRM短信等增值產品,公司主要在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餓了麼、快手等各大電商平臺上提供SaaS產品及增值服務。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光雲科技虧損4458.57萬元,同期研發費用6357.51萬元,遠低於9000萬元的理財費用。將時間拉長來看,光雲科技在2020年4月登陸A股市場,上市第二年便陷入虧損,2021年和2022年,光雲科技淨利潤分別爲-5953.84萬元和-1.79億元。

2月19日,光雲科技發佈2023年度業績快報,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77億元,同比下降3.42%;歸屬淨利潤-1826.48萬元,上年同期爲-1.79億元,同比減少虧損89.79%;扣非淨利潤爲-8530.13萬元,與上年同期減少虧損54.69%。

光雲科技指出,在主營業務方面,公司收入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是因爲公司爲應對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及時進行戰略調整,聚焦主營核心業務,逐步降低對運營業務、CRM業務、硬件等非核心低毛利業務的投入力度。

“儘管上述業務對公司當期整體收入規模產生了一定下降影響,但由於上述業務的收入和毛利佔比相對較低,不影響公司長期經營發展。”光雲科技表示,與此同時,2023年度公司圍繞着大商家戰略,繼續加大研發和市場開拓投入力度,大商家相關SaaS業務收入取得了穩步增長。

而在非經營性損益方面,光雲科技稱,報告期內,公司購買的部分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情形,使得理財產品整體投資收益同比下降;同時公司財務部門結合相關情況從謹慎性原則考慮,本期對理財產品確認了7200萬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光雲科技表示,本業績快報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測算依據是基於公司現階段對相關信託產品的瞭解、評判和回款的審慎預測。若在公司2023年度審計報告正式披露前,相關信託產品出現較大的影響回款預測的事項,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也會發生相應變化,對公司2023年度淨利潤也會構成較大影響,不排除與預測結果出現一定偏差的可能。

自2023年8月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託,火星人(300894.SZ)、安記食品(603696.SH)、法獅龍(605318.SH)、咸亨國際(605056.SH) 、金房能源(001210.SZ) 、南都物業(603506.SH) 、先鋒電子(002767.SZ)、微光股份(002801.SZ)等多家公司均公告其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存在逾期兌付風險。

對此,李新立表示,上市公司比一般公司有着更高的合規管理要求,他們對於投資理財的選擇一向較爲謹慎,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託表明,即便滿足合規監管要求或對內部的管理較爲完善,有時也不能很好地識別所有金融投資風險。

李新立進一步指出,從法律層面來說,投資理財的風險可以在三個角度去進行規避,第一是對於要投資的金融產品及管理人進行深入調研,選擇信用好風險低的產品;第二是投後建立規範的項目追蹤機制,定期監控投資理財公司關於兌付的輿論信息和各類案件的涉訴情況,確保投資理財公司的日常運營與預期一致;第三是產生兌付風險的時候,儘早研判是否需要提起民事訴訟,在理財產品暴雷的初期如果能夠儘早起訴有時還能迫使投資理財公司提前賠付,若是能針對可以保全的資金賬戶進行凍結,則更有可能追回損失。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於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託的情況,反映了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上市公司需要更加謹慎和理性。信託產品雖然具有一定的收益性,但也伴隨着相應的風險。上市公司在選擇信託產品時,應該充分了解產品的風險性和收益性,並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同時,監管部門也需要加大對信託公司的監管力度,確保其業務運營的合規性和穩健性。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