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醒夢中人!6.0強震前「已32天無有感地震」 歷年第二長

宜蘭外海8日清晨5時28分發生芮氏規模6.0的有感地震。(圖/中央氣象局

記者蔡玟君/臺北報導

宜蘭外海8日清晨5時28分發生芮氏規模6.0的有感地震,地震深度22公里,讓許多人從睡夢中驚醒。而根據氣象局地震中心數據指出,在此次地震發生前,從7月1日至8月1日,已有連續32天未發生明顯有感地震,是歷年第二長,但長時間未發生有感地震與強震是否有關聯性,地震中心表示,目前沒辦法定論

在今日發生6.0有感地震之前,臺灣已連續32天未有顯著有感地震,爲歷年第二長紀錄,第一長紀錄是2017年9月21日至10月25日,連續35天未發生有感地震。但長期未發生有感地震之後是否就會有強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監測課課林祖慰表示,目前沒辦法下此定論,根據往年數據,雖也有長時間未發生有感地震情形,但之後發生的有感地震從規模3以上至規模5左右都有,且彼此間沒有特殊性,因此目前無法下定論。

▲地震(圖/翻攝ETtoday新聞雲)

另外可留意的一點是,根據地震測報中心數據指出,2019年前7個月的有感地震爲241個,比往年平均值少。根據數據指出,2012年至2018年一年有發佈於官網的有感地震平均值爲680次,相較之下,今年觀測到的有感地震次數較少。

針對今日的6.0地震,地震專家、氣象局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這次宜蘭外海規模6.0地震,推估釋放的能量僅約0.5顆原子彈,但從2017、2018年到目前爲止,臺灣地震能量釋放的不多,雖然2018年花蓮0206地震規模有6.26,可是釋放的能量其實不到2顆。

▲地震裂縫。(圖/翻攝震災住家房屋自我檢查手冊

郭鎧紋說,臺灣每年應該平均要釋放8顆原子彈能量,算下來每一個半月約會累積1顆原子彈,但因爲近年規模6以上地震發生並不多起,因此從2017年至2019年8月15日,約還累積有16.5顆原子彈能量待釋放。

他進一步指出,在921之前,累積待釋放原子彈一度累積到快300顆,不過當時一次就清了100顆原子彈,一直到2016年已清空所有能量。以目前16.5顆原子彈的能量來看,相當於一個規模7的地震,提醒民衆平時對於地震都要提高警覺,也務必事先做好防震措施,例如檢查房屋結構,若有較大地震發生時,也要保持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