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有前兆 臺東馬偕藥師提醒牢記6字箴言
臺東馬偕藥師黃維光(右)、藥劑科主任蔡佳靜(左)提醒民衆注意藥物過敏不適症狀及因應方式。(蔡旻妤攝)
臺東馬偕藥師黃維光提醒民衆注意藥物過敏不適症狀及因應方式。(蔡旻妤攝)
臺東馬偕藥師黃維光提醒民衆注意藥物過敏不適症狀及因應方式。(蔡旻妤攝)
臺東馬偕藥劑科主任蔡佳靜提醒民衆注意藥物過敏不適症狀及因應方式。(蔡旻妤攝)
對抗新冠疫情的最佳方式即爲接種COVID-19疫苗,民衆普遍施打後卻出現不適症狀或死亡案例,使藥物過敏成爲民衆關注議題。臺東馬偕醫院藥師黃維光表示,藥物過敏初期會有6大症狀「疹、破、紅、痛、腫、燒」,若能在初期警覺,即可避免反應加遽甚至危及生命。
黃維光指出,過敏6大前兆包含「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嘴破;「紅」眼睛不適,有紅腫、灼熱感;「痛」喉嚨痛、吞嚥困難;「腫」嘴脣腫脹;「燒」發燒。上述症狀會在給與藥物後24小時內發生,但也有可能延遲至2-3個月。
馬偕藥劑科蔡佳靜主任提及,近期因施打COVID-19疫苗,許多民衆前來諮詢,若有過敏體質是否可打疫苗?她說明,過敏體質只是對某一類的東西有反應,對疫苗則未必有反應;在施打前建議將過敏史詳細提供並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施打。若第1劑疫苗已有嚴重過敏反應,則建議第2劑更換別的廠牌。
黃維光表示,受廣告臺詞影響,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調查,竟有達80%民衆認爲藥物過敏的症狀僅只皮膚起疹子,事實上藥物過敏反應可能遍佈全身。一旦發現藥物過敏反應,應攜帶原藥袋或是處方單儘速回診,確認後可請醫師將過敏藥物註記在健保卡或過敏記錄卡中,往後就醫時,應主動出示健保卡或過敏記錄卡,好讓醫師開立處方時可以評估並避開曾經過敏的藥物。
此外,爲宣導民衆注意疫苗等藥物過敏問題,臺東馬偕醫院藥劑科參加藥害救濟基金會所舉辦「決戰60秒,藥你來挑戰-創意口語表達短片」徵選活動,影片由藥劑科充當編劇及演員,以饒舌方式呈現,歌詞搭配幽默的畫面,顛覆民衆對藥師的印象,榮獲專業人士類「發生藥物過敏或不良反應時立即回診就醫組」金獎。(https://youtu.be/IsdP0EnQu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