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估明年通膨降至2%以下 經濟成長不保3

央行估明年通膨低於2%。(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29日應中研院經濟所邀請,以「臺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爲題演講,他強調,因全球供應鏈瓶頸逐漸紓解,國際貨運費率走低,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將回跌,央行在9月理事會預估明年臺灣通膨率爲1.88%,但國際景氣趨緩不利出口與投資動能,明年經濟成長率將降爲2.9%。

楊金龍表示,央行9月第三季理事會發布明年臺灣通膨率預測值將降至2%以下的1.88%,主要因全球供應鏈瓶頸逐漸紓解,國際貨運費率走低,原油等原物料價格將回跌,但因國際景氣趨緩,不利臺灣出口與投資動能,經濟成長率將降爲2.9%。

但主要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引發外溢效應與國際景氣趨緩影響,主計總處已下調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及預期第四季出口負成長,投資動能趨緩,央行也將於12月的理事會議後,發佈明年經濟成長率、通膨率新的預測值。

楊金龍指出,國際機構預估明年全球通膨率仍居高,主要經濟體經濟成長率可能轉負,觀察今年以來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明年雖可望低於今年,仍將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爲衰退。

高度不確定的年代下,央行彈性的貨幣政策架構,將可協助臺灣達成物價穩定、金融穩定與經濟成長的法定目標。楊金龍認爲,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長期停滯,仍待觀察。臺灣因爲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到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產生龐大的外溢效果,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的衝擊。

在國際經濟諸多限制下,楊金龍說,小型開放經濟體的臺灣,宜採取管理浮動匯率,並實施若干程度資本移動管理,以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達成經濟目標。且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央行會密切觀察國內外經濟走勢,採取適當的貨幣、信用與外匯政策,以降低來自國外的衝擊,維持臺灣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