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重磅數據!企業和個人房貸貸款利率已進入“3”時代
央行公佈6月金融數據
根據7月12日央行公佈的金融數據,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95.11萬億元,同比增長8.1%,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6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50.85萬億元,同比增長8.8%。
“整體來看,金融數據基本符合預期。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8.1萬億元,各項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爲歷史同期較高水平。”業內專家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當月融資總量平穩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儘管當前信貸增速受去年信貸高基數和一些短期擾動因素影響,但節奏更加均衡,對經營主體支持“實”的成分進一步得到體現。總體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總量增速放緩不改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根據人民銀行披露數據,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5.02萬億元,同比增長6.2%。本月M2增速有所回落,市場專家多認爲要剔除特殊年份的基數因素影響。“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顯回升,導致基數較高。”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來看,2023年和2023年6月末的M2平均增長8.7%,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再加上資管產品募集增速回升較快,6月末同比增長11.6%,較大程度分流了銀行表內存款。
而對於包括信貸等金融總量指標增速下降,市場亦有多重解讀。“總量層面,實體融資需求待修復,規範存款‘手工補息’影響持續,政策引導淡化信貸‘規模情結’等因素共振,金融總量數據短期有‘擠水分’效應。”
實際上,總量指標的下滑並不意味着對實體經濟力度支持減少。《金融時報》記者瞭解到,浙江某製藥公司去年向某國有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5000萬元,今年因經營收益較好、資金寬裕,爲降低成本,開始提前歸還貸款。某上市能源有限公司2023年初申請銀行貸款1.6億元,用於數字化工廠項目設備更新改造採購設備,今年5月爲降低資產負債率及節約財務成本,利用自有資金提前歸還了全部銀行貸款。
“客觀上也要看到,企業以存款償還貸款,會導致存款、貸款同時減少,反映到統計數據上,就表現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信貸等同步減少。但除了企業減少了些利息收入,銀行減少了些利息支出,實體經濟生產經營活動沒有受到實質影響。”業內專家解釋,總之,對當前金融總量指標增速回落要理性看待,這是有效融資需求偏弱、打擊資金空轉、債市分流存款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更重質效
結構調整優化力度增大
實際上,對於今年以來廣義貨幣M2和人民幣貸款投放總體放緩,央行已通過《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等渠道多次發聲解釋。面對經濟結構的加快轉型、房地產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和直接融資的發展,央行很早就預見到信貸需求會出現“換擋”,當前我國貨幣總量已足夠多,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增量,貨幣信貸的高增速已難以維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貨幣政策要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在信貸結構有增有減等方面見到實效,更好適配高質量發展。
董希淼對《金融時報》記者介紹,今年以來,結構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更加積極。“4月創設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5月又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緊盯焦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支持。
根據人民銀行披露數據,總體看,信貸結構仍在延續不斷優化態勢。6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這些貸款的增速都高於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
企業和個人房貸貸款利率已進入“3”時代
進一步下行面臨“雙重壓力”
當前,貸款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我國企業和個人房貸貸款利率已進入“3”時代,與國際主要經濟體相比,處於較低水平,爲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營造了良好的利率環境。
記者從人民銀行獲悉,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65%,比上月低5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32個基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爲3.49%,比上個月低15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65個基點,均處於歷史低位。
“這是政策積極引導下實現的。”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金融時報》記者解釋,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爲主,政策利率穩步下行,帶動社會融資成本持續下行。今年以來,央行維持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利率環境對實體經濟總體是支持性的。
《金融時報》記者梳理髮現,一季度央行通過降準釋放充裕的流動性,同時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2月LPR一次性大幅下行25個基點;二季度又明確取消全國層面房貸利率下限、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和公積金貸款利率,引導房貸融資成本下行。
“伴隨着通脹的總體回升,實際利率也在下行。”有市場人士分析,CPI自2月起連續保持正增長,PPI降幅不斷收窄,下半年預計我國物價水平還將穩步回升。隨着通脹指標上升,實際利率也呈回落態勢。
對於下一步利率趨勢,業內人士提出,利率下調仍有空間但也面臨內外部“雙重約束”。
其中,內部約束主要指的是淨息差壓力。當前面臨一季末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進一步降至1.54%的歷史新低,銀行普遍反映通過利潤補充資本的能力受到約束。“利潤是當前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來源,淨息差繼續收窄會影響銀行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引導存款利率下行可適度減緩銀行淨息差收窄的速度,但又會影響居民端消費,而且還要防範出現手工補息等不規範行爲。綜合來看,利率水平的進一步下調,需要平衡好銀行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外,匯率方面,由於市場上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出現反覆,美國政策利率仍階段性維持高位。儘管相對於日元、韓元以及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普遍超過5%的貶值幅度,人民幣匯率最有韌性,利率調整也需要考慮對匯率的影響。
End
來源:金融時報
選房購房掃碼快速諮詢
更多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