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重量級「大腕」:揭秘三星堆青銅大面具進京路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面具。(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報導,四川古文物三星堆最新出土、世界最大青銅面具,昨晚在大陸央視春晚正式亮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冉宏林和《國家寶藏》節目主持人張國立一起,向各界正式發佈這一重大考古成果,爲春晚觀衆送上特別的新春大禮,也以此致敬中國考古百年。

★它是全世界體量最大青銅面具

2021年6月23日下午,伴隨着全體三星堆考古隊員的驚歎和歡呼雀躍,這件青銅大面具破土而出。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是目前已知最大最完整的青銅面具。

這件青銅大面具寬131公分、高71公分、深66公分,重65.5公斤,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出土的形制最爲完整、體量最大、保存狀況最好的大型青銅面具。面具的眉部、眼睛、嘴脣線條流暢、棱角分明,面具呈「U」形,寬頤廣額,粗長眉毛作揚起狀,莊嚴肅穆的表情傳遞着威儀感。此外,面具的兩側上下及額部正中有方形穿孔,可能作爲固定之用。青銅面具是三星堆文化中的典型器物,一般來說,應是陳置在神廟中供人膜拜的神器。

冉宏林介紹,這件面具出土時臉部正面朝下,鼻尖深埋於黃土之中,其上還疊壓了近十根象牙。經過三個多月的細緻清理,青銅大面具才全部露出。2021年6月23日,考古文保專家按精心擬定的方案將面具提取出坑。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面具保存非常完好,僅僅左耳脫落,左臉頰後方及嘴角處稍有殘缺。文保人員對青銅大面具的鑄造工藝進行了分析研究,其製作先分鑄成型,將面部、臉頰後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分別鑄造,再焊接組合成一體。這既是青銅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獨特表達。

此外,這件面具的右眼處還發現了絲綢殘留,在古蜀文明中認爲具有「通天、通神」功能的絲綢與面具的組合,彰顯神聖祭祀的內涵,也成爲研究三星堆絲綢的重要物證。面具的右眼處發現了絲綢殘留

★三星堆青銅面具爲何千里迢迢從四川廣漢奔赴北京亮相春晚?

牛年央視春晚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天龍山佛首曾驚豔亮相,成爲當晚最熱話題。2021年,恰逢中國現代考古誕生百年,三星堆考古發掘也持續吸引着各界關注。在此背景下,三星堆獲邀登上央視春晚,講述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和博大精深。這也是最新出土的這件大面具首次「全露臉」與廣大觀衆見面。

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迄今爲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其中銅尊、銅壘、玉璋、玉琮等衆多文物顯示蜀地與中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文化的緊密聯繫,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爲進一步構建中華文化標識體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意義重大。

這些文物中,造型天馬行空、精美絕倫的銅頂尊跪坐人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同款的銅圓口方尊等文物均極有特色,不過最終節目組選擇了體量夠大、有視覺衝擊力、最具三星堆特色的青銅大面具作爲考古新發現的代表。

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勘探與發掘於2019年啓動,從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聯合在1986年發掘的一號坑和二號坑附近勘探發現了六個祭祀坑。經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10月,開始對新發現坑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六個祭祀坑共出土文物10000多件,首次發現了3000多年前的絲綢;發現了商周時期的最大金面具;象牙保護的技術難題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再次出土大量與中原文化和長江中下游文化密切關聯的文物,以考古成果證明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對於深化中華文明研究,實證中華文明延綿不斷、兼收幷蓄的發展脈絡具有重大意義。

★揭秘國寶春晚「出差」幕後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在地底已經埋藏了3000多年,珍貴而脆弱的文物怎樣從四川運往北京?全程又如何保障文物安全?

據瞭解,此次國寶「出差」,不僅驚動了大陸國家文物局,還享有運送三級警衛、候場有專門VIP房間、文保專家保駕護航等超級待遇……原來,衆星雲集的春晚上,最大的「腕」其實是它!

★國寶「出差」方案先行

2021年11月,負責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了央視春晚節目組的邀約電話。

讓文物上綜藝節目?一向視文物爲生命的考古人十分審慎。儘管去年央視春晚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天龍山佛首甫一亮相,便引起巨大轟動。但是,讓文物長途跋涉赴京,出了安全事故怎麼辦?

爲此,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專門請示大陸國家文物局,獲得大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四川組織相關文博機構形成工作專班,精心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精心實施文物清理、包裝、運輸、卸載、布展、警衛、保護等各項工作。

國寶要和全國人民見面,不可能「蓬頭垢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工作人員任俊鋒和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主任餘健是此次隨文物一同進京的文保專家。據兩人介紹,青銅大面具出土後,其實存在着鏽蝕和表面有泥土等附着物的情況,看上去格外「滄桑」。此外,面具左耳脫落、左臉頰後方及嘴角處稍有殘缺。

因此在文物出土後,文保專家在科學研究分析了面具病害後,有針對性地對錶面泥漬、泥土覆蓋物、硬結物、鏽蝕物做了清除,確保文物狀態穩定。正是大面具已經有條不紊整肅過妝容,並且夠有三星堆特色,才一舉被選中。

此後,以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復師郭漢中領銜的文物修復團隊遵循最少干預原則,精心設計了文物的加固防護方案,採用不鏽鋼鋼構支架做完全物理性加固,確保文物狀態滿足了運輸展示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銅面具右眼附着的珍貴絲綢殘留物也進行了提取,才最終有了春晚節目上大面具的奕奕神采。

★運輸全程確保萬無一失

任俊鋒介紹,負責運送國寶的公司從包裝環節開始就有詳實方案。他們提前到三星堆博物館,使用3D打印技術製作了原比例文物複製模型,用模型進行模擬包裝演練。由於面具右眼部腐蝕嚴重較爲脆弱,左耳斷裂脫落,爲免磕碰,面具和左耳單獨包裝。包裝也有講究,根據面具尺寸訂製內外兩層包裝盒,中間再填減震材料,以緩解文物在運輸中的衝擊力。負責運輸的車輛更是自帶溫溼度控制裝置、氣墊「減震」系統,讓面具所處環境始終處於穩定狀態。

從四川廣漢到北京約2000公里,一天不能抵達的情況下,夜晚文物怎樣保障安全?在大陸國家文物局協調下,博物館和承運方制定了合理的運輸路線,全程有安保人員押運,並且中途車輛過夜全部進入當地博物館,確保萬無一失。到了北京以後,文物也是搬運到符合文物存放環境和安防標準的博物館文物庫房暫存。

★春晚最大的「腕」

衆所周知,央視春晚播出前要進行多次彩排,那麼大面具經得起一輪又一輪彩排折騰嗎?

餘健介紹,無論是春晚的彩排還是聯排,出場的均是文物3D模型。只有備播和直播兩場,大面具才親自登場。

這兩次亮相的「規格」也不小。從「借住」的博物館到央視直播間的路途,運輸公司向當地公安局申請執行了三級警衛,確保文物運輸途中的順暢和安全。到了電視臺,節目組專門爲文物安排了單獨通道可以直接進入第一貴賓室「候場」,進了房間,大門外更是全程有安保人員防止閒雜人員靠近。而從電視臺停車場到貴賓室以及從貴賓室到演播廳的路段,也全部進行了清場。

在貴賓室,文保專家先把脫落的耳朵安裝到面具上進行物理固定,再和運輸公司工作人員一起,把面具通過定製的文物運輸平臺送到演播廳裡。

據介紹,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在結束此次「出差」任務後,將很快返回廣漢。未來,觀衆有望繼續在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見到它的身影。

★3000多年前,古蜀人用它與神溝通

自1986年三星堆「一醒驚天下」起,三星堆遺址迄今已發現了8座「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金器、象牙等文物。這些坑,學術界一般稱之爲「祭祀坑」。

這裡出土的文物,完全不是墓葬隨葬品。學術界發現,無論是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青銅面具,以及去年發現的國寶文物銅頂尊人像以及青銅神壇等器物,都明確指向三星堆是一個神權古國,這些器物就是當時用於溝通天地人神的媒介,用於祭祀。三星堆出土的祭山玉璋,明確刻下了當時的祭祀場景。從這個角度而言,三星堆出土文物相比墓葬隨葬品,多了吉祥之意。

目前,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爲,三星堆8座「祭祀坑」中,第5、6號坑之外的其它6座坑,可能是因某種外部因素導致的祭祀器物埋藏之地,而出土金面具、神秘木箱子的第5、6號坑,可能正是祭祀所爲。總體而言,8座坑所在的區域,都是古蜀國的祭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