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文忠言逆耳 臺灣嚴肅面對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灣總統大選前夕,有意角逐大位者總會把訪問美國列爲必要行程;說接受「面試」是自貶身價,但美國對臺灣政情的影響則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最近應邀來臺演講,內容讓民進黨執政當局聽了相當「剌耳」,故指稱「完全與事實不符,認知明顯偏頗」;但忠言逆耳,如臺大前校長管中閔所說,「這演講肯定說對了什麼」。我認爲楊榮文對美國兩岸政策的分析一針見血,且對臺灣選後的對美和對陸政策具有前瞻性的參考價值。

長期以來,美國即致力維持「分而不獨,和而不統」的兩岸現狀,這也是臺灣朝野政黨的共同主張。連自稱爲「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爲了參選總統,都被迫褪下「臺獨」的外衣。

但現狀是動態而非靜態的概念,「不獨」不能確保兩岸可以長久「分治」;「不統」也無法保證兩岸能夠永久「和平」。楊榮文認爲美國既然是現狀的維護者,未來能維持多久取決於「美中的相對軍事力量對比,及臺灣人民在中美關係地緣政治棋局上扮演一枚棋子的意願」。

目前美國在軍力方面對中共享有相對優勢,因此希望與臺灣軍事合作,強化對中共的威懾力量。最新的個案是,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美軍計劃2025年前在美國軍事基地訓練臺灣陸軍約600至800人規模的營級單位,盼強化臺灣軍方在發生緊急事態初期的抵抗能力。

另一方面,中共對臺政策仍強調使用和平手段。中共國務院日前頒佈《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希望通過「以通促融」、「以惠促融」和「以情促融」的「融合發展」路徑實現兩岸統一的最終目標。

明年臺灣選後的兩岸形勢不可能持續目前「不統、不獨」的現狀,因此也就不能視「不武」爲理所當然。無論何者取得執政地位,都不排除中共有在臺海加強「文攻武嚇」的可能。文攻是針對臺灣,以經濟施壓爲主;武嚇則是劍指美國,阻止美國進一步的軍事介入。

中美關係仍是影響選後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變數。基於中美結構性的矛盾和日益加劇的權力競賽,雙方不會停止一場「圍堵和反圍堵的鬥爭」。臺灣自保之道應消極地如楊榮文所說,避免被美國用來做爲「對付中國大陸的一枚重要棋子」;積極的作法是在九二共識下恢復與對岸的溝通管道,並嘗試擔任促進中美持續對話的一名「棋手」。

最後,楊榮文提兩岸成立「國協」或「邦聯」或許不符合兩岸的政治現實,但展望未來,臺灣恐怕無法逃避對岸「促統」的壓力,任何負責任的政治工作者都必須嚴肅面對。(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