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人形機器人進入提速發展階段

來源:環球時報

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最近明顯提速。5月5日,特斯拉公佈Optimus的最新進展:分揀電池、加速行走,甚至自行糾錯。人形機器人,將是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又一個顛覆性創新產品。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2025年實現批量生產、2027年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的總體目標。2024年以來,全球投資基金向人形機器人領域進一步集聚,國內多地發佈加快推進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專項規劃,不同場景下的人形機器人相繼發佈。人形機器人進入提速發展階段。

人形機器人是新質生產力的先導代表。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的產業集成,是未來產業新賽道的先導力量,更是衡量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一大標誌。人形機器人的3個關鍵應用場景在於:工廠應用場景、商業服務場景和麪向家庭的生活服務場景。相較已廣泛使用的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在各類工作場景和生活環境中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人形機器人將在製造領域得到率先推廣使用,這與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製造領域率先應用直到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相似。同時,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廣泛,能夠適配人類生產生活場景,在智能製造、航空航天、農業生產、家政服務、醫療康養、特種工作等不同場景均具有廣泛應用空間。

人形機器人發展佈局逐漸顯現。2020年,廣東就出臺了培育智能機器人的行動計劃,截至2023年年底廣東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數約40家,居全國第一。2024年以來,北京、浙江(寧波)等地相繼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北京成立全國首家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設立100億元人民幣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錨定“世界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目標;寧波發展人形機器人勝在製造業基礎,擁有104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5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機器人全產業鏈規上企業達到50餘家。綜合而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在人形機器人本體生產及產業鏈上下游更具優勢,尤其是精加工配套體系更加完善,以深圳爲中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羣正逐步形成。

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智能製造是關鍵,而智能製造恰恰是人形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領域,人形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有望把人從重複性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未來3到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培育期,優必選、小米、樂聚、京城機電等一批優勢企業正在集聚形成頭部效應,並將加速人形機器人技術供給能力和產業化進程,尤其是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智能製造轉型過程中,將帶動汽車製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產業的智能升級。未來5年,將涌現一批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頭部品牌,同時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代工將是數千億的量級,將爲聚焦細分領域、培育“隱形冠軍”帶來更多新的機遇,也將突破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供給制約。

“下工廠、進家門”,將是人形機器人的終極場景。在人口發展處於新形勢的大背景下,人形機器人對打造新質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具有關鍵影響。人形機器人將率先規模化進入汽車製造、3C製造等領域,進一步提高行業智能製造水平。2023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擁有1699件有效發明專利,居全球第二。讓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是人形機器人企業的夢想,更是人形機器人的終極場景。隨着人形機器人量產化,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完全”實現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將可能在未來5年逐步實現,“機器人保姆”將會是未來顯性剛需。2040年之前,每萬戶人形機器人保有量、製造業人形機器人密度,很可能將成爲衡量智能生活、智能生產的關鍵指標。

人形機器人是面向未來的黃金賽道,將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終端。在可見的未來,人形機器人或將與無人機(包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智能汽車成爲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代表。(作者是廣西社會科學院經濟發展與戰略決策研究學部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