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在抖音電商發佈新書《幸福力》:讓幸福成爲一種習慣

(原標題:楊瀾在抖音電商發佈新書《幸福力》:讓幸福成爲一種習慣)

管理積極情緒、增強心理韌性……在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下,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提升幸福的能力。11月3日晚7時,一場主題爲“對話楊瀾:敲幸福的門”的直播對話,在抖音@俞敏洪 和@楊瀾 直播間同步開播。這場對話持續約2小時,雙方圍繞“什麼是幸福力”“如何獲得幸福”“如何讓內心滿足”等話題展開討論、分享觀點。直播中,楊瀾向網友推薦了自己的新書《幸福力》,並講述了自己提升幸福力的經驗和方法。

十餘年的訪談積累和思考:幸福是一個過程

楊瀾是中國著名主持人、資深媒體人,《幸福力》一書是她今年推出的最新作品。早在2009年,楊瀾就在《天下女人》欄目中第一次提出了“幸福力”概念。在其後的14年裡,楊瀾閱讀了近兩百本心理學專著,採訪了“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哈佛幸福課主講人泰勒·本-沙哈爾、哲學家周國平等幾十位學者,並最終將自己對“幸福”這一話題的學習和思考凝結成書,希望通過文字告訴讀者:幸福是可以選擇的,獲得幸福也是有方法的。

楊瀾在直播中坦言,自己寫《幸福力》這本書的時候,正好處在一個特別焦慮和迷茫的時期。她無數次問自己:“我爲什麼要寫這本書?我要寫什麼?”也正是這樣的反思,讓她學會和自己和解,並從中意識到,“幸福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跟痛苦相處;幸福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過程”。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幸福力》也是一本自救、自愈之書。

幸福與自我內心密切相關,從六個方面提升幸福力

“所謂‘幸福力’,我把它定義爲發現、感知、創造與分享幸福的能力。”在直播間,楊瀾對自己書中所寫的“幸福力”進行了詳細解釋。她首先指出,人們的幸福是有選擇的——各國心理學家做的大量調查和實驗數據表明,人們的主觀幸福感當中:50%來自基因遺傳;10%來自環境;40%來自主觀能動的選擇。因此,“幸福不一定是必然客觀的,而是跟你內心對於某件事情的感受是有關係的。”

那麼,“感受”這樣一個聽起來如此抽象的詞彙,又是如何變成找尋幸福的“鑰匙”的呢?在《幸福力》一書中,楊瀾引入了“幸福力六邊形”概念,即悅納自我、積極情緒、自我成就、全情投入、培育關係、找到意義。她說:“這六個支柱中,每一個稍微變得粗壯一點點,都有可能讓人們整體的幸福感得到提升和加強。”

直播中,楊瀾還特別強調了“悅納自我”對幸福的意義。“我們跟外部世界的一切關係都是以我們和自己的關係爲核心的”,而如果一個人認爲只有取悅了他人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就一定會陷入自我壓抑的狀態中。她隨後用奧運冠軍、游泳運動員葉詩文的經歷舉例,楊瀾認爲,葉詩文奮力拼搏的原因並不是要去證明自己多麼能幹,“而是因爲她那麼愛游泳。”

從小事中汲取能量,加強幸福的力量

除了從概念層面暢聊“幸福力”,分享對幸福的認知外,楊瀾和俞敏洪還就“如何加強幸福的力量”展開了探討。楊瀾首先指出,我們不應該被動地等“幸福來敲門”,而應該主動“敲幸福的門”,因此要先找到與痛苦的共處之道,即“幸福≠沒有痛苦”,只有面對和接納痛苦,然後嘗試與之共處,纔有可能走出困境,靠近幸福。

在談到“積極情緒”的提升時,楊瀾提出可以“每天花5分鐘寫下3件讓自己感到滿足和快樂的小事”,她認爲,雖然這只是個不起眼的小習慣,但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俞敏洪說自己改善情緒的方式之一是運動,“當我跑了3000米後,‘喪’的感覺就沒有了。”因此他認爲堅持運動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

此外,楊瀾還就如何培育關係、如何專注投入、如何自我實現等話題展開講解,幫助網友從多個維度瞭解提升幸福力的實用技巧。俞敏洪則在直播最後建議大家,不僅要買書回家閱讀,還要按照書中所寫的方法去實踐。

近年來,隨着短視頻和直播的普及,越來越多作家和出版社選擇將抖音視作發售新書的陣地之一。過去一年,抖音“大有學問”“名家新書計劃”與“抖音全民好書計劃”還攜手著名作家餘華、畢淑敏、原央視主持人倪萍等名家,通過直播發售新書和好書。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平臺將持續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和知識創作者分享專業知識,幫助用戶發現更多新書、好書,促進圖書行業發展、推動知識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