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成爲獎項創辦以來第八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顏寧又獲獎

據悉,此次向顏寧教授頒發2024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以表彰她的工作爲新療法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她揭示了衆多跨膜蛋白的原子結構,這些跨膜蛋白調控着葡萄糖和多種離子等化學物質的跨膜轉運。跨膜轉運需要特殊的載體和通道,對於維持細胞的良好功能至關重要,出現任何異常都會導致疾病。她藉助冷凍電鏡這一突破性的技術——該技術能讓科學家們觀察跨膜通道在原子層面的成分和結構——揭示了跨膜轉運的原理。由此,顏寧教授爲可能導致疼痛或癲癇、心律失常等疾病的細胞功能缺失或突變提供了分子角度的解釋。她的洞見爲新療法和新藥物(如無成癮性止痛藥)的研發提供了明確的線索,同時也爲理解藥物或毒素如何作用於體內蛋白提供了全面的視角。

5月28日,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將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辦,以表彰她們在生命與環境科學領域的卓越貢獻,特別是在面對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時,她們針對癌症、瘧疾、小兒麻痹症等傳染性疾病,以及肥胖症、糖尿病、癲癇等慢性疾病所做的開創性研究與傑出成果。

“我們的目的是拓寬人類知識的邊界。”顏寧教授說,“藉由領先的技術,我的工作已經從探索生理和細胞的活動過程轉變成準確地洞察潛在有效的健康療法。最終,我希望通過科學去認識宇宙,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意識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顏寧教授一直致力於探索一類叫做“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跨膜蛋白,這類蛋白控制着體內電信號的發放,能讓機體對各種各樣的刺激立即作出反應。爲保證持續有效地運作,這些通道需要快速開啓和關閉。2017年,顏寧教授利用冷凍電鏡解析出了電鰻的高分辨率鈉離子通道結構,爲該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這一發現也使科學家能夠了解藥物和有毒物質的活性作用機制,爲新療法的研發開闢道路。

“在結構生物學領域,我們總是自豪地說‘眼見爲實’。”她說,“在原子級別的分辨率下觀察結構能讓我們立刻解開謎團——我覺得這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

科研的執着和專注

4月25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顏寧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在生命世界裡,因爲缺乏合適的檢測手段,還有大量分子是科學家們無能爲力的,比如:代謝產物,以及爲數衆多的糖類和脂類,它們也被稱爲“暗物質”。生物學家因爲功能而知道生命“暗物質”的存在,但“暗物質”有多少或者結構如何,既沒辦法看到,也無法操控。這使得疫苗和抗體開發到現在都是個難題。

“但科學研究中正是這些難題才真正地令人激動”,顏寧說,如果能夠有效、密切地監測這些“暗物質”,也許就能找到新的生理與病理的分子標記物,從而助益人的生命健康。“我的實驗室在去年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系統,令我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大量多糖的精細結構,那一刻其實真是經歷了久違的狂喜。”顏寧感嘆。

而正是這種對未知的科學世界的探索精神,不管是在清華、在普林斯頓、在深圳醫學科學院,顏寧面對科研都充滿了熱情。在顏寧看來,做科研跟藝術創作一樣,是很美妙、很激動人心的事。曾經有媒體採訪時,她這樣比喻:“當你把細胞裡那些只有幾個到幾十納米大小的蛋白質分子解析出其原子分辨率的結構,在電腦上放大幾億倍之後,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些美麗的構造如何執行復雜的功能,你總忍不住要感嘆大自然的聰明!很多時候,它的精妙設計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而你是世界上第一個揭示出這些大自然奧秘的人,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

相信女性同樣擅長科學

孩童時期,顏寧教授曾受到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的啓發,書中的主人公孫悟空能夠變成任意大小的物體,這激發了她對亞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在瞭解到孟德爾的遺傳學概念後,她發現生命可以通過基因來編碼和解碼,這更加堅定了她對生命科學的熱情。起初,她想做一個作家,但她真正的強項是化學和物理,班主任關儀老師也鼓勵她學習科學,“(老師)常對我們說,誰說女孩子學不好科學,簡直胡說”。顏寧教授的學術生涯始於在清華大學攻讀生物學。後來,出於對異國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好奇,她申請了美國的研究生項目,儘管那時她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還沒有明確的想法。

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她的博士生導師激勵她樹立遠大的志向,並提供了一個利於成長的工作環境,在那裡,她探索了細胞的程序性死亡,並發展出對科學研究持久而深刻的興趣。“漸漸地,我實在無法想象自己不做一個科學家。”之後,她重返清華大學,那裡提供穩定的科研資助和良好的科研環境,能吸引到出色的博士後人才。縱觀她的職業生涯,顏寧教授從國際合作中獲益良多,學到了互補的專業知識和不同的思維方式。

捍衛女性在社會中的權益

“我們一定要建立性別平等,樹立更多的女性榜樣,改變學界和社會針對女性的歷史偏見與文化偏見,我們要證明女性同樣擁有領導力,並且應當得到公正的認可。”她聲明道。

顏寧教授感激父母一直以來對她的鼓勵和支持。然而,她也必須要爲自己的女性學生爭取平等的機會,也要努力在科學和領導委員會爭取一席之地,並時常提醒周圍的男同事們關注性別平等。她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消除性別歧視,贏得了130萬粉絲,這也成爲她影響有抱負的女性科學家的平臺,她對她們說“要勇敢,要自信,要敢於去尋求幫助”。

顏寧教授延續着女科學家支持女性投身科學事業的傳統。從2015年起,她每年都組織舉辦女科學家論壇。“現在輪到我爲年輕學者們——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創造一個同樣有益成長的環境了。”她說。她也在自己的實驗室內外踐行這一承諾,逐漸招募更多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和行政人員。

責編:葉舒筠

校對:高源

" Type="normal"@@-->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計劃報名倒計時,錯過再等一年!

點擊海報即可報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