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仍是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主要是這幾類癌
4月15日-21日是第三十五屆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週,4月14日,上海市衛健委發佈最新癌症監測數據。
在上海,隨着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癌症的負擔持續加重。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新發癌症病例8.5萬例,發病率爲576/10萬,發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腸癌和甲狀腺癌。
癌症仍是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2020年有3.86萬人因癌症而死亡,死亡率爲262/10萬,其中肺癌在發病和死亡癌譜中均佔首位。
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測算,全國每年新發癌症的病例數約406.4萬例,發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種爲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
腫瘤登記數據滯後,在全球惡性腫瘤流行病學調查中普遍存在。這也是此次公佈的數據爲2020年的原因。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鄭瑩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時間的滯後與腫瘤疾病的整個監測體系有關,腫瘤發病與傳染病有顯著差異,前者屬於緩慢的過程,很少出現傳染病這樣突然爆發情況。此外,腫瘤數據收集講求完整性、準確性,需要保留一定時間來進行補充、整理。
上海已連續四十餘年實施腫瘤登記監測,持續加強癌症篩查適宜技術研究和推廣,開展常見癌症篩查,改善患者生存狀況。目前上海常見惡性腫瘤診斷時早期比例提升至40%,癌症五年生存率達到58%,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爲43.7%。
大腸癌是最早納入上海社區篩查的癌種。
2013年,上海啓動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至今已累計篩查589萬人次,發現癌前期病變患者9萬餘人,大腸癌患者約2.5萬人,診斷時早期比例達46%,高出未參加篩查患者30個百分點。通過社區篩查檢出的大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了85%,較同年上海50歲以上大腸癌患者生存率高出21個百分點,大幅延長了大腸癌患者生存期。
上海市衛健委表示,今年,上海將向50萬居民提供免費的大腸癌篩查服務,建議市民在收到社區篩查通知或初篩陽性報告後,根據提示信息及時參加初篩或接受腸鏡檢查。
宮頸癌是曾經的女性第一大癌症,近年來雖然已下降到女性癌譜發病的第9位和死亡的第12位,但是在中青年女性中出現增長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全球行動加快消除宮頸癌的2030年目標,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手段之一。
國家衛健委在答覆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於解決HPV疫苗不足問題的建議》《關於爲全國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的建議》等建議時指出,爲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能夠阻斷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有效降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生率。
在全國範圍內,廣東、海南、福建等7省份已先後印發免費爲適齡女孩接種國產二價HPV疫苗工作方案,也有不少城市出臺了適齡女孩HPV疫苗免費接種政策。今年,上海提出了探索建立HPV疫苗接種、宮頸癌篩查、診治和救助相銜接的宮頸癌三級綜合防治模式。
2023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明確到2030年,癌症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達到46.6%,患者疾病負擔得到有效控制。
據悉,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多部門於近期制訂了《健康上海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進一步加強上海癌症防治工作,推動各項防治措施落地生效。
目前,上海啓動了多種常見癌症綜合風險評估和篩查管理,社區癌症篩查已擴展到肺癌、大腸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等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