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妮蔣欣,演得好啊
我純是奔着閆妮、蔣欣兩位姐去看電視劇《小巷人家》。
一是爲二位略被低估的演技,二是爲她們選劇本的眼光。
兩位姐都還算是比較愛惜羽毛的人,大銀幕這塊閆妮可能差點意思,但論及小熒屏,印象中兩人都少有質量翻車的作品。
幾集看下來,兩位姐着實沒有讓人失望。
演得真好。光是她們戲份的片段cut就足以撐着人把劇追下去。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劇本里人物本身塑造得就足夠豐滿。但再好的角色和劇本,也得靠演員演出彩兒來不是?
《小巷人家》是年代劇,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導演(代表作《知否》、《喬家的兒女》),下限應該是有所保障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的確和預期的一樣,總體還是一部蠻優秀的作品。
故事的背景是七十年代末,始於恢復高考。
敘事風格是近些年國產年代劇慣用的手法,不用大篇幅去特意刻畫時代,而是將鏡頭對準歷史事件下普通老百姓所被影響的生活。這樣會顯得接地氣,讓觀衆能有所共鳴。
《小巷人家》主要以莊家、林家兩個家庭的歲月故事爲主線。
小說原著其實是三家,還有個吳家,在劇中也有出現,不過戲份被削弱了不少,主要看點還是集中在莊、林兩家,兩位姐分別演的是莊家媳婦黃玲、林家媳婦宋瑩。
先聊聊劇集讓我感覺好的地方。
一是還原度。對時代風貌足夠還原。
硬件上,服化道置景這方面,不止是有年代感,更是有生活感。
年代感的營造靠的是老物件,這沒什麼可說的。
重點是生活感。只舉一個例子。
第三集剛開頭,給了一段巷子裡小孩玩耍的鏡頭,看點不在人物,在環境。裂開的水泥地,斑駁的紅磚牆,有碎石、有落葉。這就是生活感。
反觀現在一些古裝劇,街道上乾淨得比創衛大檢查還過分。還讓觀衆談什麼沉浸感。
硬件上的還原倒是其次,更關鍵的在於由人物塑造的細節所勾起的,對那個純真年代的回憶。
最讓我觸動的是高考恢復第一年,閱卷到最後階段,從四方聚集在一起的老師們臨分別之際,提議一起合個影。
因爲他們覺得這是個光榮的事情。
“我們能光榮一輩子呀”。
光榮。這個詞,現在好像已經很少會有人再提及了。
如今還有多少人只爲了“光榮”兩個字,就願意去做一些事呢?
但在當時的年代,光榮,是個比錢乃至可能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
再就是郭曉冬扮演的莊超英,他是一名教師,在去批閱試卷的路上,因爲旅途奔波,上衣釦子掉了,他羞得趕快拿手捂住,怕讓人發現。後來和愛人提起這茬,他說“我這爲人師表,總不能衣冠不整吧?”
這兩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是一女教師被丈夫舉報,出軌學生。
小時候寫作文喜歡用“世風日下”瞎調侃,其實當時並不太懂箇中意味。如今再回頭看這四個字,心中滋味難言。
結合記憶和生活經驗,總得來說《小巷人家》所呈現出的年代風貌,從裡到外,由物及人,都算是足夠還原。作爲年代劇,這得誇。
其次,作爲年代劇對一些特定時期事件的融入,相當完整,不遮掩、不逃避。
房子靠分、糧食定量、買東西憑票、知青歸城,包括父親當年學校教的是俄語,如今訪日訪美,改學英語這種事,都一一呈現。
對事件背後所對應折射的時代問題不做過多解讀,只是讓觀衆看到這些事,有興趣的再自己去了解,怎麼不算聰明呢。
往常別的作品選擇避開的東西,《小巷人家》沒有選擇拋棄。
好的壞的,那都是我們來時走過的路。這也是我較爲欣賞它的一點。
除了這兩個不太會引人注意的大方面製作優秀之外,文章一開始就提到的人物塑造,想來該是更打動觀衆的地方。
如黃玲,人物行事有着一個清晰堅定的認知邏輯。
別的事黃玲都可以忍,比如忙活半天卻被婆婆趕去廚房吃飯,比如好不容易買了肉,公婆就帶着小叔子一大家子來她家吃飯,以及婆婆平日對她的苛責等,黃玲都可以選擇退一步。
她總是一副逆來順受的柔弱模樣。可事情一旦涉及到孩子,黃玲便不會再選擇忍讓。
不讓孩子好過,她就帶着孩子回孃家。
鄰居身爲後母偏心,她看不慣,就給紅包裡少塞錢。
突然領回來的外甥,會讓自己孩子吃不飽飯,她就直接去婆婆家裡,當着面要錢。
前期的兩位女主角,黃玲要比宋瑩難演。
閆妮演得好,角色的剛硬與柔軟,真切與掩飾,切換自然,演得到位,叫人動容。
至於宋瑩,蔣欣詮釋得也足夠貼切,活靈靈的一個虎妞般的形象。
相比黃玲,宋瑩一角的魅力更甚,她是有點俠義精神在身上的。
熟人家的孩子,不分白天黑夜要來莊家找超英補習功課,已然到了影響別人家孩子學習的地步,被黃玲婉拒,還要大言不慚地說“黃阿姨,我覺得您沒有分清輕重緩急,高考比小學生學習重要多了”。
莊家兩口子聽到這話顯然一愣,不知怎麼答,還沒等回話,旁邊傳來宋瑩槓鈴般的嘲笑聲,指着說他們“可笑”。
之後又是大清早來敲門,宋瑩一馬當先,開門就數落。
莊家兩口子礙於顏面不好開口,她宋瑩可不管,就是要幫他們出口氣。
之後莊家大兒子離學校遠,宋瑩也是主動找上黃玲,願意把自己攢着買電視機的錢拿出來,給孩子買輛自行車,方便上學。
類似這樣的情節,劇中還有不少。總之,赫然一個女俠形象。
如果一直以這兩位爲主線拍下去,《小巷人家》的水準會保持得很穩。
可顯然,總共四十集的體量,這纔是剛剛開始。
從演員表來看,之後幾個孩子長大,範丞丞、關曉彤、王安宇、周潔瓊等年輕一代演員會陸續登場,演繹幾個孩子長大後的故事。
戲劇主角我想難免會發生偏移,與如今的觀感相比,可能會是另一番模樣。
我擔心愛情戲份太多,害怕小輩的演技和老一輩差得太大,這都是我對作品持保留意見的地方。
還好的是,對年輕演員的挑選還算是有譜。除了周潔瓊我不太瞭解之外,範、關、王,都是不錯的演員。
關曉彤是打小泡在片場的“中戲骨”了,演技不至於太過擔心,尤其對這種屬於她舒適圈裡的角色,更不在話下。參考此前她在《曾少年》中的表現,這次還是能讓人放心的。
這裡面口碑爭議最大的該是範丞丞,確切點說是他身上的標籤,“流量”。
旁的流量演員我不太好發表意見,但範丞丞的演技,我看過不少他的作品,《了不起的夜晚》、《人生路不熟》、《要久久愛》等,一衆流量演員裡,他的演技絕對算是拔尖的存在。
不是說他演得感情多麼到位,微表情有多精妙,至少在“自然”這一塊,範丞丞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人,表演不會讓人覺得尷尬、齣戲。不像有的年輕演員,鏡頭面前五官亂飛,或是木訥、或是浮誇,一眼彆扭,太擰巴了。演了那麼多戲、早已退圈的小鄭爽就是典型例子。
所以現在還難以對《小巷人家》的口碑蓋棺定論,之後還有改革開放、下崗潮等重要的歷史節點,要還能保持現在的水準,那得算是部7.5分左右的國產劇佳作。
若換了演員後亂來一氣,怕也就是個6分及格線上下徘徊的作品了。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進影迷交流羣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