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警示:別讓政府被AI炒作矇蔽雙眼
加拿大統計局最近發佈了一份詳細報告,估計在未來幾年哪些職業可能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
報告給教育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帶來了樂觀的消息,表明他們不僅有望保住工作,而且他們的生產力將因人工智能的進步而提高。然而,對於金融、保險、信息和文化產業的人來說,前景更加黯淡,預計他們的職業生涯將被人工智能打亂。
現在醫生和教師應該鬆一口氣,而會計和作家應該恐慌嗎?也許吧,但不是因爲這份報告中的數據。
加拿大統計局在此提供的是一種相對無意義的做法。它假設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技術本身以及它與人類努力的配合程度,而不是旨在破壞我們共同人性的商業模式。由於這個錯誤,該報告成爲了因篤信企業驅動的樂觀主義而忽略更糟糕商業現實的又一個犧牲品。
企業推動基於我們最大希望和恐懼的新創新或產品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唯一可能新穎之處在於大型科技公司對人工智能影響所抱有的巨大期望規模,似乎涵蓋了每個行業。
那麼,對於哪些行業和部門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存在廣泛的擔憂,這也就不足爲奇了。
加拿大統計局會試圖緩解其中的一些擔憂,這也不奇怪。
該研究將工作分爲三類:
該報告的作者宣稱,他們的方法——考察接觸度和互補性之間的關係——在分析自動化對工作場所的影響時,要優於那些着眼於手動與認知或者重複與非重複任務的舊方法。
然而,由於關注這些類別,這項研究仍然陷入了企業的炒作之中。
新揭露的不道德策略使得接觸度和互補性的預測類別相當沒有意義。
最近的發展情況顯示,即使是具有高人工智能暴露度和低人工智能互補性的工作,在幕後依舊依賴人類去完成關鍵的工作。就拿克魯斯來說,這家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在 2016 年被通用汽車以超過 10 億美元的價格給收購了。出租車駕駛是一項有着高人工智能暴露度和低人工智能互補性的工作——我們假設一輛出租車要麼由人類司機控制,要麼,如果是無人駕駛的話,就由人工智能控制。
事實證明,克魯斯在加利福尼亞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實際上並不是無人駕駛的。每隔幾英里就會有遠程人工干預。
如果我們想要準確地分析這項工作,有三個類別得考慮。第一類是車內的人類司機,第二類是遠程的人類司機,第三類是自主的人工智能驅動的車輛。第二類使得這裡的互補性相當高。但克魯斯以及其他有可能的科技公司試圖隱瞞這一點的事實,引發了一系列全新的問題。
在 Presto Automation 也出現了類似的情形,這是一家爲 Checkers 和 Del Taco 等連鎖店提供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得來速點餐服務的公司。該公司稱自己是業內最大的“勞動力自動化技術提供商”中的一個,但據透露,其大部分的“自動化”是由位於菲律賓的人力所驅動的。
軟件公司 Zendesk 給出了另一個示例。它曾經根據軟件用於解決客戶問題的頻率向客戶收費。現在,只有當其專有的人工智能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時,Zendesk 纔會收費。
從技術層面來講,這種情形可以被描述爲高曝光度和高互補性。但是,我們真的想要支持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嗎?在這種模式下,客戶的首個接觸點或許會令人沮喪且毫無助益?特別是要知道企業會在這種模式上碰運氣,因爲他們無需爲那些毫無助益的互動付費。
就當下而言,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一個商業挑戰,而非技術挑戰。像加拿大統計局這類政府機構得小心,切勿放大圍繞它的炒作。政策決策應當基於對企業實際如何運用人工智能的批判性分析,而非基於誇大的預測和企業議程。
爲了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決策者關注人工智能究竟如何真正融入企業至關重要,而不是陷入可能永遠都無法完全實現的推測性預測當中。
技術的作用應當在於支持人類的福祉,而不只是爲企業降低勞動力成本。
從歷史角度來看,每一輪技術創新都引發了人們對於工作崗位流失的擔憂。
未來的創新有可能取代人力這一事實並非新鮮,也不應讓人感到恐懼;相反,它應當促使我們批判性地思考其使用方式,以及誰會從中受益。
所以,政策決策應當紮根於準確、透明的數據當中。
作爲關鍵的數據提供者,加拿大統計局在這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它需要提供對於局勢清晰、無偏見的看法,以確保政策制定者擁有正確的信息來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