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婦染困難梭菌 一天狂拉20次

長庚醫院2019年成立微菌治療中心,至今完成逾100例微菌叢治療。(長庚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1名52歲的女士,數年前罹患卵巢癌末期,因困難梭菌感染,抗癌期間總是一吃就拉,嚴重腹瀉,甚至1天拉10~20次,昏倒在地,化療也一直中斷。長庚團隊將捐贈者的糞水處理後,以內視鏡植入女士的腸道,隔日就止住腹瀉,飲食也慢慢恢復正常,得以繼續治療。至今,長庚已完成逾100例治療,成功率達9成以上。

古人以糞便入藥,製成「黃龍湯」治病,如今則有「糞便移植」,幫助困難梭菌感染的患者擺脫腹瀉。衛福部2018年通過特管辦法,開放微菌叢治療,醫師得以將捐贈者的糞便過濾處理,提取有效的菌液進行凍存,在需要時解凍,以內視鏡植入腸道,將健康的生態系重建到患者身上。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表示,困難梭菌感染的危險因子包括使用抗生素、65歲以上、癌症患者、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愛滋病、器官移植者等,感染者會出現拉肚子、肚子痛、發燒、噁心、食慾差的症狀,住院死亡率達25%。

長庚醫院2019年成立微菌治療中心,至今完成逾100例微菌叢治療,其中1名52歲、患有卵巢癌末期的女士,感染期間一進食就拉肚子,不得不暫停化療,腫瘤控制時好時壞。經多種抗生素治療,仍反覆發生,甚至1天拉10~20次,脫水昏倒在廁所,才被家人送醫。醫師會診時,她虛弱地說,這樣的日子生不如死,比化療還痛苦。

爲解決腹瀉問題,長庚醫院解凍了微菌銀行凍存的捐贈者菌液,利用大腸鏡將其植入末端迴腸。植入當天,這名女士只排過1次糞水,第2天就完全沒拉肚子。經過鼓勵,終於敢吃下先生買來的熱粥,並在3天后出院,結束1個多月來的折騰。1周後回診時,她神采奕奕,已能繼續化療,至今也未曾再發生困難梭菌感染,腫瘤的控制越來越好。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長庚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的患者年齡從3~99歲不等,整體成功率超過9成,遠大於2周抗生素治療的3~4成,且無嚴重不良反應。今年長庚也與澳洲BiomeBank簽定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推出口服微菌膠囊。若順利引進臺灣,患者即可在接受大腸鏡引導式治療後,以膠囊進行維持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