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類止痛藥非猛獸 醫師解惑

癌症患者的病痛既強烈又持久,普通止痛藥無法抑制,醫師會開出鴉片類(如:嗎啡)止痛藥。我國法規對於鴉片類止痛藥有嚴格限制,若非癌症的病情特殊,否則醫生絕不輕易使用。

儘管醫師開藥是好意,但許多人看到「止痛藥」3個字,腦袋會先冒出各種負面印象,認爲吃了傷腎,增加病體負擔。臺大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邵幼雲指出,一般消炎止痛藥確實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會傷胃及傷腎,鴉片類止痛藥反而不會,且藥效夠強,對於需要與癌細胞長期抗戰的病人更適合使用。

邵幼雲說明,非類固醇止痛劑(即一般常說的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在長期使用後明顯增加,而鴉片類止痛藥的副作用可能是在前幾次、甚至第一次就發生,纔給民衆副作用較大的感覺。事實上,病人只要度過前期的不適,副作用就會減輕很多,因此適合長期使用。

另許多人擔心的鴉片類止痛藥恐造成成癮,但根據研究,這類藥物若遵循醫囑並使用在癌症病人上,成癮性極低,機會小於千分之5。邵認爲,不能因爲這些藥物是海洛英的遠親,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推翻它對癌症病人的重要性及好處。

邵幼雲呼籲,醫師開出的止痛藥一定要遵循醫囑服用。按照時間吃的類型能提供病人一個保護傘,纔不會讓疼痛一直髮作;相反地,短效型藥物則經常是需要時才服用,是救急的藥物。以往後者都是口服劑型,藥效經腸胃吸收要等半小時才見效,有時無法配合病人需求。隨着醫學進步,現在有直接用在口腔黏膜的止痛藥,更爲方便及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