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聯擴大搶進外泌體商機 瞄準美容、乾眼症應用

臺灣外泌體產學聯盟舉辦之外泌體國際研討會「外泌體制程開發與臨牀試驗研究趨勢」,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精彩發表外泌體相關製程與應用。(訊聯提供)

「臺灣外泌體產學聯盟」13日舉辦【外泌體制程開發與臨牀試驗研究趨勢】國際研討會,邀請韓國、馬來西亞及臺灣各界專家共襄盛舉。其中,訊聯(1784)擴大搶進外泌體商機,取得目前全球僅8項獲INCI name(國際粧品原料成分命名)核可之2項,僅次韓國,代表無細胞毒性,對眼睛及皮膚無刺激性,多種生長因子賦活修復,緩解肌膚不適,可通行國際,搶佔全球醫美商機。

訊聯董事長蔡政憲表示,訊聯以PIC/S GMP製藥等級的規格,製備高品質的外泌體,並投入乾眼症等新藥研發。2006年與長庚醫院眼科合作眼角膜修復,2010年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合作發表研究成果,證實臍帶間質幹細胞可輔助修復先天性眼角膜功能不全。2021年協助醫院進行「史蒂芬強森症候羣(SJS )」合併乾眼症的恩慈專案治療獲得改善。

CDMO、再生醫療已成爲臺灣重點發展領域,臺灣政府也大力推動臺灣外泌體朝高規格、國際競爭力方向。

臺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召集人林奏延教授表示,韓國外泌體產業在政府支持下算髮展先進,前5大醫學中心均投入外泌體早期癌症與疾病診斷,在商業模式也很成功,以外泌體制成的高功能性化妝品市場成長蓬勃,外銷東南亞市場顯著成長。

乾眼症在人類的盛行率某些國家達20~40%,美國醫療保健系統每年用於乾眼症患者管理成本爲50~600億美元。國立臺大臨牀動物醫學研究所所長暨世界獸醫眼科醫學會會長林中天教授的研究初步顯示,間質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ExoTear對治療乾眼相關的角膜疾病或損傷具安全性與有效性。

此外,國立陽明交大生物藥學研究所黃奇英教授與李利教授以突破性轉染技術,以包覆膠原蛋白mRNA的細胞外囊泡研究是否安全且有效地改善光照所誘發老化的小鼠皮膚,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亞東醫院張至宏副院長則將外泌體結合先進的基因改殖技術,用於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