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縱谷斷層淺層能量未釋放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系主任李元希認爲,昨天凌晨地震跟「縱谷斷層」中段活動有關。圖爲臺東縣成功鎮美山部落程家民宅牆壁裂開,畫面相當驚悚。(民衆提供/莊哲權臺東傳真)

3月23日凌晨1點41分發生在花蓮近海的芮氏規模6.6地震,震醒許多人,由於時間與1999年921大地震時間相近,加上餘震不斷,讓全臺民衆更有感。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系主任李元希認爲,此地震跟「縱谷斷層」中段活動有關,且特性與1951年發生多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相近,不同的是,昨天凌晨的地震因斷層未破裂到地表而是在深部活動,提醒民衆未來可能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需隨時做好防災準備。

李元希表示,縱谷斷層是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斷層,1951年10月22日至12月5日發生數個規模超過7的地震,造成80人死亡、蘇花公路損害等災情,而昨天的地震與1951年地震分佈圖相比,特性十分接近。

李元希說,縱谷斷層南段通常地震規模小,而中段在平時淺部少有地震,地震皆發生在深部30至40公里附近,昨天的地震深度也在30到40公里之間,顯示深部持續在活動,但並未釋放淺層能量,因此屬於大地震跟大地震的震間行爲,當累積的彈性應變能比斷層面上摩擦力大、進而破裂到地表時,就會發生如1951年的地表斷層活動,就是所謂的大地震。

李元希指出,以地質學家陳文山在縱谷斷層的古地震研究顯示,縱谷斷層活動週期約150年,因此昨天地震爲活動週期間累積能量的過程,這次地震雖然震央位於東部地區,但除東部地區之外,嘉南地區未來也有機率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臺灣位於地震帶,民衆平時應建立防災意識,做好地震防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