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批 課綱缺道安 教育需補強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昨在凱道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民衆不畏風雨參加,呼籲政府重視交通改革的需求。記者林伯東/攝影

今年以來「行人地獄」不絕於耳,因而催生「還路於民」遊行運動,學者認爲,應利用這股民氣,及早在教育端紮根,建立正確交通行爲認知,才能跨出重要的第一步。

關注交通改革的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昨上臺致詞表示,二○二三年八月廿日會是臺灣的歷史日子,下午雨勢劇烈,卻仍澆不熄民衆熱情,無非是爲訴求行人路權;在歐日等國,行人備受尊重,但在臺灣行人像「難民」,只好上街爭取。他表示,談交通改革廿年來,一度深感失望,認爲「沒救了」,但這一年民意起風,希望大家和下一代都能在城市好好生活。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教授曾平毅指出,據歐美等國學術研究顯示,養成交通行爲,家長扮演關鍵,學校也不可或缺;但臺灣未能在國小及中學培養相關正確認知,甚至一○八課綱的道安內容都闕如,未成國民基礎教育一部分,當然就得從教育端補強。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說,相對過去的活動,這次民意迴響更大,政府也有適時迴應,他個人感到樂觀、看好。

張勝雄舉例,交通文化形成涉及情、理、法,當「停讓行人」成爲共識後,用路人也「願意」守法後,其次建置合理可行的工程設施,包括體檢人行道、號誌管理等,從硬體面改造、兼顧交通效率,最後再借助執法力量,纔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