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官股介入國票金經營權 恐已連踩八道紅線

時光重返 2011 年財政部長李述德下令八大官股行庫買入國票金股票 16%,將當時股價拉擡至歷史新高,隨着股價轉低造成官股行庫帳面虧損多年,結果由全體納稅人買單,重創金融秩序且損害官箴。今日州官放火戲碼再度上演,財政部似乎又欲借「影子董事」堂而皇之介入民營上市公司經營權,進行短線交易拉擡股價,疑有帶頭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炒作股價、157條短線交易及157-1條的內線交易規定,再採第二條紅線,亦違反金融機構經理人買股的決策程序與公司法的忠實義務。

官股金融機構手握大衆存款資金,介入干涉民營金融機構的市場機制,短線買賣國票金股票,又踩到第三條紅線,難道不怕未來因股價波動而導致投資人受損,進而向投保中心檢舉,造成鉅額求償,再讓納稅人買單的事發生?

回看官股近期以每股13元進場大舉國票金,民衆也會納悶爲何國票金現金增資每股10元時官股不認購,反而以13元高價買進,對官股股東來說是不是也踩到「違反對全體股東的忠實義務」的第四條紅線。

而且,一銀金及合庫金爲民營金控國票金法人董事,三者同爲金控市場競爭關係的金融業者,一銀金及合庫金實質參與國票金董事會運作,觸碰了「金融機構間利益衝突迴避」第五道紅線,造成違反「競業禁止」與「營業秘密外泄」之疑慮。

目前13席國票金董事席次中,旺旺集團握有7席(5席一般董事及2席獨董)過半席次外,耐斯集團及官股行庫各有2席一般董事及1席獨董。此次官股行庫違反政府金融改革與民營化政策,介入早已民營化的金融機構的董事選舉,恐造成在經營權爭奪上造成不公平競爭,第六道紅線警報也亮起。

民國100年八大公庫銀行曾買入國票金股權逾16%,卻因未依法事前取得金管會覈准,有適法性的疑慮,後來畏於輿論財政部纔要求官股脫降至8%。但近期官股大舉加碼國票金,讓人想問有沒有先向主管機關申報或申請覈准,若無,那就是再踩第七道紅線,引發違反金控法第16條規定,凡持有某一家金控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超過10%者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覈准,而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持股超過5%者,應向主管機關申報,之後累積增減逾1%者,亦須辦理申報。

政府基於金融整並政策系導引金融機構朝向「規模經濟」發展,爲大衆股東及員工謀長遠發展之計。國票金董事會在 2011年改選後,董事間間和睦相處,12年來齊心透過專業團隊經營,創造成立以來最佳績效,並與日方合資設立網路樂天商業銀行,同時展開併購安泰商銀,以擴張經營版圖,獲絕對多數股東支持。如果與國票金控競業的官股金融機構動用國家資源公器,介入民營金融機構經營權和技術性犯規阻礙民營金融機構擴張,同時違背國家的金融政策,等於是踩到第八道紅線,不僅影響社會觀感,更嚴重損及全體納稅人及投資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