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無用?臺灣7成大專畢業…德國2成6 德國薪水卻高2倍

德國的精密工業成就全球有目共睹,圖爲柏林工藝博物館(圖/Sergey Galyonkin/flickr)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教育部統計世界各國教育程度臺灣25~34歲有大專文憑的人高達6成6,20歲在學人口也高達7成3,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5國裡最高的國家;發展國家裡,大專人數比例最低的德國只有2成6,但全民所得卻是臺灣的2倍,也讓人印證了學歷濫用的後果,是嚴酷的低薪環境。

臺灣目前有173所大專院校,包含公、私立的一般大學技職校院、專科學校空中大學軍警校院及宗教研修學院,近年來有8成的高中職生會選擇升學錄取率達到97%以上;2014年的統計,擁有大專學歷的人多達6成6,20歲正在就讀大專的也有7成3,比鄰近的南韓略高3%、比日本高出10%,更是比OECD的平均高出了36%之多。

▲臺灣與其他國家高等教育人數比較。(圖/翻攝教育部官網

不過臺灣雖然學費相比其他國家很低,對許多人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但多數的工作篩選都要求有大學學歷,還是得硬着頭皮拿文憑;德國的情況則比較特別,高中以下的公立教育都是免費,特別的是,連公立大學都是免費,留學生只要通過一定程度的語言檢定、修過特定課程,就能享有同樣的優惠,還有各樣的獎學金可以申請。

雖然德國的高學歷人才也能擁有高薪水,但技職換來的薪水也不容小覷,技職體系出身、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薪約在3萬5千歐元(約臺幣126萬),受過高等教育則在5萬8千歐元(約臺幣209萬);而扣稅前的年薪在2萬歐元(約72萬臺幣)以下就屬於低收入者,包含司機清潔工等。

▲德國大廠默克(Merck)2017年在臺灣成立第一個區域性IC材料應用實驗室。(圖/記者周康玉攝)

根據2018全球生活成本調查,臺北物價在215名、指數是72.39,臺中在289名、指數是65.98,高雄則是321名,指數是60.22;德國慕尼黑則是71名、指數是84.78,杜塞道夫法蘭克福漢堡的指數也都在80以上,但首都柏林的指數只有74.32,跟臺北相差不大,平均受僱年薪卻大約在50~80萬上下,無法反映出「7成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差異性。

德國對於高中分流定位很清楚,屬於學術性質、有研究潛力的孩子會繼續讀一般大學,適合做產學發展的,則可以念工業大學,想培養一門手藝的,則可以讀科大等技職體系;而且特別的是,德國沒有一所大學的QS排名進前60名,免費上大學的政策讓大學無法有足夠的經費爭取排名,但定位明確的學校、充足的外部研究機構如普朗克研究院(MPG),卻提供想進修的學子不同的選擇。

▲▼臺灣跟德國的QS排名比較。(圖/翻攝QS排名官網)

臺灣高教的問題也似乎可以從德國的經驗找到解套,要求嚴格執行分流、各大學以「找到學校定位」爲主,不要弄了這麼多間綜合大學瓜分資源的情況下,每所大學都只能「普通」;而臺灣產業多半是中小企業,技職體系的產學合作應該佔大宗,配合3成的學術研究型大學、進行產業升級,纔能有突破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