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24高風險溪流區 氣象署「溪水暴漲警示訊息」上線

中央氣象署今年起針對11縣市、24個高風險溪流區實施「山區暴雨之溪水暴漲警示訊息」服務。圖/氣象署提供

臺灣地形陡峭,河流湍急,常因山區「暴雨」造成溪水暴漲,使民衆走避不及,發生被困於河牀或遭湍急溪流沖走的意外。中央氣象署與縣市政府合作,今年起實施「山區暴雨之溪水暴漲警示訊息」服務,針對11縣市、24個高風險溪流區,當山區發生暴雨時,自動發送手機災防告警訊息(PWS),示警溪水暴漲風險。

2021年及2023年曾發生虎豹潭、飛龍瀑布等暴雨致災事件,爲降低類似憾事發生,氣象署2022年先於雙北地區3處試行「山區暴雨之溪水暴漲警示訊息」,去年再與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邀集縣市研商,依10縣市需求於19個溪流區擴大試辦山區暴雨溪水暴漲災防告警服務。

氣象署表示,去年試辦期間共發佈117次預警,其中有驗證資料共90場,7成比例伴隨溪水暴漲,逾6成比例具提前預警效能,預警時間平均達53分鐘。透由中央與地方之合作測試並逐步完成應變流程建立,今年正式實施,並依縣市需求再新增5處點位,共計11縣市24個溪流區。

氣象署指出,每日定時發佈溪流區天氣預報,方便民衆行前即可上網查詢天氣資訊,建議民衆在安排前往溪流活動前,先了解天氣變化及水域環境,注意安全。

氣象署也說,山區暴雨的監測及預警在氣象預報上極具挑戰,且造成溪水暴漲原因除降雨外,更與地貌、水文、水理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降雨區與暴漲區發生在上下游不同地點,且降雨時間與暴漲時間也先後不同,須配合諸多不同領域的專業考量,纔可提高預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