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在衝突中找到外交出路 美前情報官:美國缺乏保衛臺灣能力

圖爲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去年在羅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摘自新華社)

針對美國頻打「臺灣牌」遏制北京,美國前海軍陸戰隊情報官員斯科特·裡特(William Scott Ritter Jr.)表示,如今美國似乎想改變其「戰略模糊」政策,同時試圖傳遞 「保護臺灣免受侵略」的概念,但就若臺海爆發全面戰爭,美國缺乏保衛臺灣的能力。華盛頓眼下面臨的最大政策挑戰應是,如何從可能導致衝突的政策方向中找到外交出路。

斯科特·裡特指出,保持「戰略模糊」有一定的合理性,暗示須帶着某種嚴肅性對待不需要挑明的局面。幾十年來,美國在協防颱灣問題上一直保持着官方的戰略模糊政策。

斯科特·裡特稱,然而冷戰的地緣政治現實很快令美國政府的對臺政策迎來考驗。中國作爲全球角色的提升,以及美國希望中國脫離蘇聯軌道的願望,要求華盛頓找到一條出路擺脫冷戰時期的立場,即在不被視爲拋棄長期盟友的情況下協防颱灣。其結果是《臺灣關係法》的制定,該法案在維持美國對臺安全保證的同時,認可一箇中國政策。

他認爲,這樣一個充滿內在矛盾的政策,其誕生背景還離不開一個天真念頭,即美國將能夠駕馭中國「從社會主義國家演變到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新興中產階層帶來的調節作用將使得中國現有體制逐步轉變爲自由民主的市場。這樣做的目的,是中國大陸將變得更像臺灣,而未來的任何統一將更類似於臺灣同化大陸,而不是相反。

但華盛頓的幻想並沒有像其支持者所希望的那樣發展下去。事實上,雖然中國確實孕育出一個充滿活力和不斷擴大的中產階層,但這是在中國政府發展經濟和社會治理取得成功下帶來的。中國對自己的制度更加自信,這給美國那些地緣政策設計者帶來障礙,他們希望中國被美國主導的經濟和政治力量所馴服,即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斯科特·裡特強調,美國總統拜登在公開談論涉臺問題時的一再失言暴露出一個事實:就目前情況而言,若臺海爆發全面戰爭,美國缺乏保衛臺灣的能力。套用經典電影《捍衛戰士》中的一句臺詞,拜登的自負正在開出美國無法兌現的支票。

他直言,美國軍事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明知這是事實,但他們陷入傲慢驅動的無知陷阱,而他們的傲慢不允許對顯而易見的事情發表質疑。因此,華盛頓眼下面臨的最大政策挑戰是,如何從可能導致衝突的政策方向中找到外交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