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籤歐臺供應鏈協定 歐盟 盼臺灣移除兩市場障礙

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我國對歐盟貿易總額

臺灣和歐盟經貿關係出現重大突破。歐洲議會12日公佈的表決動議,呼籲歐盟與臺灣展開供應鏈韌性協議,透過正式協議加強歐臺投資貿易合作,並強化「矽盾」以確保安全。而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則強調,應先要求臺灣移除市場準入限制,並點出離岸風電在地自制率要求,以及肉類等食品的檢驗障礙等兩大問題。

針對歐盟官員提出臺灣離岸風電在地自制率問題,經濟部13日迴應,新一期的3.2風場規定中,已調整出新做法,就是在供應鏈持續成熟發展下,經濟部從「必選」改成「自選」,參與的業者可以自選項目做爲國產化目標,這樣的調整,不僅兼顧了業者的彈性,也顧及風電供應鏈所需要的穩定安全。

歐洲議會最新對臺決議文件指出,在全球政經局勢不穩定背景下,歐洲議會強調臺灣對於歐盟和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認爲臺灣對於歐盟經貿關係來說,符合地緣政治中可靠且理念相近的合作伙伴,同時符合歐盟的經濟安全戰略。

基於臺灣處於全球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的領先地位,歐洲議會向歐委員會和歐洲對外事務部(EEAS)呼籲,應制定供應鏈韌性戰略,儘快與臺灣展開供應鏈彈性協商,互利解決各自的脆弱性,透過加強其「矽盾」來確保安全,同時維護臺灣利益。

歐洲議會認爲,歐洲對臺貿易關係對於綠色和數位轉型非常重要,呼籲歐盟與臺灣加強合作,進一步促進經濟、貿易和投資聯繫,並擴大再生能源和永續產業等領域的技術合作。

東布羅夫斯基斯在13日表決前於議會答詢環節表示,儘管臺灣和歐盟都是自由市場、民主國家,但歐洲企業進入臺灣市場仍存在障礙,他特別點出兩項問題:包括投資離岸風電的在地自制率要求,以及包括肉類等農產加工食品進入臺灣市場的檢疫障礙。他強調,這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也是明年雙邊經貿對話的重點議題。

對此,經濟部表示,樂見歐洲議會強化歐盟跟臺灣的經貿互動,甚至進一步發展到有經貿協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