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肥胖 引發新一代肝病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與新光醫院2日舉行「健康系列講座─顧肝整腸迎向好胃來」,邀請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廖俊堯(左起)、張麗文以及賴冠宏(右三),針對「胃食道逆流」、「肺炎和脂肪肝保健」以及「糞便潛血─大腸癌」和大家分享健康資訊 。(趙雙傑攝)

民以食爲天,如何守護消化器官是每個人必備的重要知識。《中國時報》2日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胃腸肝膽科醫師張麗文、廖俊堯、賴冠宏,分別主講「肝炎和脂肪肝保健」、「胃食道逆流」 和「糞便潛血-大腸癌」。

肝臟是沉默器官,國內每年約有1.1萬人罹患肝癌。張麗文表示,B、C型肝炎是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發生的主因,近年來已經受到有效控制,而酗酒、肥胖可能引發脂肪肝,將成爲新一代肝病威脅。

張麗文指出,脂肪肝可能導致脂肪肝炎,長期反覆發炎恐進展成肝纖維化,平均每7年增一級,到第四級時即形成肝硬化,之後每年3%到4%罹患肝癌風險。幸好脂肪肝是可逆的,早期診斷治療並搭配飲食和運動,一般可恢復正常。

據統計,全球約有13%的人每週至少經歷一次胃食道逆流症狀。廖俊堯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比例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正在快速上升,典型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胃酸逆流(俗稱溢赤酸),且可能伴隨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殘渣。

廖俊堯說明,如懷疑有胃食道逆流,可透過臨牀症狀問卷、藥物實驗性治療、胃鏡、食道攝影檢查、食道阻抗予酸鹼值偵測等方式協助診斷。治療方面,如口服藥物反應不佳,或是停藥後容易復發,可考慮內視鏡或外科手術。

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臺灣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賴冠宏提醒,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的大腸癌死亡率,如篩檢結果異常,務必在6個月內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揪出大腸潰瘍、息肉、痔瘡、大腸癌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