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鏡進:手機/汽車/互聯網產業有責任聯合起來打通生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8日報道

11月3日,2023中國汽車軟件大會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大會以“聚軟件之力,創數智未來”爲主題,緊扣新時代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汽車軟件發展要求,旨在打造汽車軟件領域開放、高端、權威的交流與溝通平臺。

在下午舉辦的“融合創智,智聯未來”主題論壇上,華爲終端BG智慧出行總經理徐鏡進發表了主題演講。

從當下用戶訴求來看,超過80%的用戶認可汽車、手機、手錶等智能設備之間進行協同的價值,希望能實現手機的應用和車的共享。因爲消費者希望手機上流暢、便捷的體驗,可以帶入用車場景,而不希望應用少、不流暢,目前手機和汽車連接的體驗還存在巨大的鴻溝。

在徐鏡進看來,手機、汽車和互聯網產業有責任聯合起來,打通手機生態和汽車生態,從而給消費者帶來融合的便利。同時考慮到手機內存和算力的迭代速度比較快,也需要做手機和汽車硬件上的融合,而不是隻是簡單的投屏。

基於此,華爲提出了手機和車機互聯將進入2.0時代,將從互聯走向互融。

“在邁入智能化的時代,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作爲兩個全世界最大的超級智能終端,相互融合和共享,在系統級打通,共享生態、硬件互助,實現1+1>2的效果,給消費者帶來單個設備不能做到的體驗。”

手機和汽車從互聯走向互融,體現在四個方面:

1、應用融合,將手機上的海量應用與汽車融合;

2、數據融合,將手機上、汽車上、手錶上的個人數據進行融合;

3、硬件融合,汽車有很強大的硬件,手機有很多傳感器、手錶也有很多傳感器,這些硬件能力也要進行融合;

4、交互融合,人機交互是用戶體驗的第一入口,消費者希望是簡單易用,一步直達等,使用車機本地的應用和使用手機上的應用,在人機交互上不應該割裂,包括交互步驟、UI佈局、語音交互、使用流暢性等各個方面應該保持一致。

以下爲嘉賓演講實錄:

非常感謝各位嘉賓,我是來自華爲的徐鏡進。

我的團隊來自於華爲終端BG,就是做手機、手錶、平板等基於華爲鴻蒙系統的產品。我們智慧出行團隊使命是通過跨設備協同爲汽車智能化賦能,構建互融的跨設備協同的用戶體驗。

汽車智能化大家談了很多,消費者感知最強烈的就是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在座艙智能化背景下,之前主要關注汽車作爲單設備的智能化;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很多領頭企業開始推出空間智能化,而空間智能化背後就是智慧出行的用戶場景。消費者買了車,同時還要使用手機、手錶這些智能設備,從出發的A點到終點的B點上的這段出行來看,需要實現多設備之間的協同。舉例來說,用車過程中用戶需要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和汽車,而如此簡單的事情,還有很多消費者不清楚如何操作;從調研數據也能看到藍牙使用不便佔據很大的比例,可見我們目前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

從用戶訴求來看,超過80%的用戶認可汽車、手機、手錶等智能設備之間進行協同的價值,希望能實現手機的應用和車的共享。因爲消費者希望手機上流暢、便捷的體驗,可以帶入用車場景,而不希望應用少、不流暢,目前手機和汽車連接的體驗還存在巨大的鴻溝。

手機有上百萬規模的應用,而汽車上的APP相比手機還有很大的差距。因爲手機和汽車在APP上的商業模式不同,如果手機上需要預裝APP,APP廠家需要向手機廠家付費;汽車正好相反,如果APP應用要預裝在汽車上,車企需要向APP廠家付費。也因爲這個原因,使得消費者在汽車中難以享受到手機端如此豐富的應用生態。

那麼我們能否打破這個巨大的隔閡?我認爲手機、汽車和互聯網產業有責任聯合起來,打通手機生態和汽車生態,從而給消費者帶來融合的便利。同時考慮到手機內存和算力的迭代速度比較快,我們也需要做手機和汽車硬件上的融合,而不是隻是簡單的投屏。

我們提出手機和車機互聯將進入2.0時代,將從互聯走向互融。過去的互聯的模式和體驗主要是投屏,這在過去是合理的,過去我們的車機不夠智能,手機連接了車機後把手機界面投屏到車機上,彌補了車機應用生態的不足。當下車機已經發展到智能座艙,需要採用融合的方式,促進座艙的智能化,而不是簡單的投屏。

我們希望手機和汽車兩個行業聯合起來,共同改變這個現狀。在邁入智能化的時代,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作爲兩個全世界最大的超級智能終端,相互融合和共享,在系統級打通,共享生態、硬件互助,實現1+1>2的效果,給消費者帶來單個設備不能做到的體驗。在智慧出行場景,汽車是最大的智能IOT設備,消費者一般都會有手機這個IOT設備,還可能有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甚至於後排乘客還可能要用筆記本電腦和PAD進行辦公,或者通過AR/VR眼鏡看電影。像這些智能IOT設備,我們希望可以與汽車協同,打造多設備協同的更大範圍的智能座艙的用戶體驗。

手機和汽車從互聯走向互融,體現在四個方面:

1、應用融合,將手機上的海量應用與汽車融合;

2、數據融合,將手機上、汽車上、手錶上的個人數據進行融合;

3、硬件融合,汽車有很強大的硬件,手機有很多傳感器、手錶也有很多傳感器,這些硬件能力也要進行融合;

4、交互融合,人機交互是用戶體驗的第一入口,消費者希望是簡單易用,一步直達等,使用車機本地的應用和使用手機上的應用,在人機交互上不應該割裂,包括交互步驟、UI佈局、語音交互、使用流暢性等各個方面應該保持一致。過去的互聯投屏模式的體驗是割裂的,手機投屏後車機的屏幕被手機霸屏,使用車機上的應用和使用手機上的應用的用戶體驗不同,給消費者增加學習成本。

華爲積極參與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牽頭的智慧車聯產業生態聯盟(ICCE)的工作,參與制定手機和汽車互融的標準,並基於ICCE標準框架打造了HUAWEIHiCar產品。其跨設備體驗的設計理念是“三個C”。這個理念也適用於手機、車以及其他的任何設備之間的協同:

1、極簡連接Connected:包括一步連接、連接要快、連接穩定可靠等,就像在手機和汽車之間修一條高速公路;

2、無縫流轉Continuous:手機、手錶上的體驗可以在車上繼續使用,例如看電影、打電話、聽歌和導航等,要能夠在設備之間無縫流轉;

3、硬件互助Complementary:每個設備都有最擅長的能力,設備之間可以優勢互補、硬件互助。

所以我們今年將在HUAWEIHiCar4.0上落地融合互聯的能力。這裡的核心就是SOA架構,我們把手機當做汽車的第六個域,把手機的軟件能力、硬件能力,以SOA架構改造、原子化開放,我們把這個能力賦能給汽車,汽車作爲Master來調用手機上的服務和資源。這就是融合互聯的核心要求,它是原子化的能力開放,實現手機變成汽車的資源中心。

在交互方面,傳統的互聯投屏的霸屏模式,類似兩個房間,用戶平時在一個房間使用手機投屏應用,如果要使用車機本地應用,要從手機投屏的房間出來換到另一個房間。這需要大概3-5步的操作,體驗路徑很長。

HiCar4.0的融合方式,實現了手機應用和車機本地應用融合在一個主機廠HMI界面上。舉例來說,汽車是主人,手機是客人,客人應該按照主人的要求在房間內坐好。也就是說汽車預裝了A個應用,經過手機連接增加了B個應用,這些應用應該與主機廠的原生應用在交互上進行融合。

在智能語音方面,傳統模式下如果要使用手機上的應用,必須使用手機的喚醒詞,而不是車廠自己的智能語音助手,這在用戶體驗上是割裂的。融合模式下我們希望用汽車喚醒詞喚醒手機上的應用。

在架構方面,智能座艙是汽車的大腦,車端通過預裝HUAWEIHiCar的插件實現增加小腦的效果,並對手機資源進行指揮和調度。因爲手機進行了SOA架構改造,手機可以把豐富的應用生態、硬件資源以API的形式開放給智能座艙。座艙在做智能化創新的時候可以不僅限於座艙單個設備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應用,還可以調用第二個智能座艙—手機,相當於汽車的“第六域”。

今年我們發佈了HiCar4.0,國內外的主流主機廠今年會陸續量產上市。

舉幾個例子:

第一,應用融合

HiCar可以實現頭部應用上車,如果這些應用直接在車裡安裝的話,需要大概幾十G的空間,通過應用融合的方式,汽車可以共享手機應用生態。

第二,數據融合

手機和手錶都有很多個人數據,像手錶上可以獲取血壓、血氧、睡眠數據等。最近大家都在討論L3自動駕駛,而L3和L2+的能力需要判斷人機共駕狀態。典型的例子是藉助攝像頭檢測駕駛員是否閉眼,這個其實不是真正的疲勞檢測,而是閉眼檢測。那麼如何判斷人真正的疲勞狀態呢?可以考慮藉助個人健康數據,例如智能手錶。通過互聯可以把這些數據融合在一起,以實現駕駛員疲勞檢測。因此主機廠應該要擁抱智能設備,藉助智能設備的協同做到領先的用戶體驗。

包括手機上的日曆和行程航班的數據,手機可以共享給汽車並在汽車上使用。這些方面HiCar也都做了開放。

第三,硬件融合

手機可以開放與其連接的IOT設備的控制能力,實現與智能座艙聯動的沉浸式體驗,例如手機+遊戲手柄+車機屏幕聯動以實現遊戲座艙,HiCar在該場景中提供高速的數據通道、並打通手機算力和車機硬件,增強車內遊戲體驗,此外車內外的IOT設備可以被智能座艙統一控制、統一顯示,並支持場景化聯動,實現後裝級設備、前裝級的體驗。

第四,交互融合

從用戶視角出發,手機交互體驗應該無縫融入原生車機系統,從而爲用戶提供一致的出行體驗,首先要求手機和車機的語音助手融合,將手機側插嘴打斷、可視即可說、多意圖及語音技能等能力融入車機,通過車機語音助手提供給用戶,其次要求手機和車機協同實現更豐富的交互場景,以手勢交互爲例,通過汽車的攝像頭結合手機AI算力實現手勢交互。

手機與汽車互融,最終目標是提升人車空間的用戶體驗,產業各方應關注實現後的用戶體驗水平,做好事前的測試評估,避免事後的市場輿情。

1、從行業來看,手機和汽車互融體驗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車型選擇。由於不同互聯協議差異,體驗呈現碎片化的現狀,而主機廠、行業測評機構缺少相關測試測評,對碎片化的互聯體驗難以進行評估。有兩個數據可以分享給大家,96%的體驗問題集中在“連接、音視頻、通話和交互”場景,最終影響了79%的用戶選擇;

2、爲保障用戶最終體驗,華爲積極賦能產業,聯合夥伴一起制訂了可量化的體驗測評規範標準,包括11項體驗指標及測試及評價方法,目前已正式發佈。所以希望產業各方關注事前的體驗測評,共同推進產業向高質量發展、做大市場空間。

總結一下,華爲HiCar4.0代表了我們作爲手機在賦能汽車智能化上的思考,核心總結爲:IOT全互聯和人機交互全融合,以構建手機和汽車互融的智慧出行新體驗。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