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好券消費不均 振興效益遭質疑

臺北市議員吳世正(左一)認爲熊好券存在2大問題,商業處處長高振源(右二)迴應,相關數據仍在統整中,之後會有完整分析報告。(摘自臺北市議會直播/黃可昀臺北傳真)

爲了提振疫情下的經濟,臺北市2021年底推出「熊好券」,今年3月三波的熊好券已全數發放完畢。不過臺北市議員吳世正搬出數據,指熊好券存在「消費不均」的現象,有些店每天很多客人持券消費,有些店則是門可羅雀,政府的好意似乎許多人沒接收到。

熊好券分成5種,住宿券、饗購券、運動券、市集券及藝文券,其中饗購券和市集券的使用率最高,不過從數據來看,雖然饗購券有1萬多個店家參與,但不是每家店都有人持券消費。

當發放到第三波時,沒饗購券消費紀錄的店家佔了36.65%;市集券也是相同狀況,沒消費紀錄的店家最高佔59.29%。吳世正直指,熊好券面臨許多店家實際上沒獲得幫助,以及消費過於集中的兩大問題。

吳世正解釋,參與饗購券的店家中,約有2至3成的店家是沒消費者持券消費過的;市集券更誇張,有4至5成的店家沒消費紀錄;有些店生意很好,有些店乏人問津,應要找出消費者喜愛的那些店,接着找更多同類型的店家來合作,才能發揮振興券最大效益。

臺北市商業處長高振源表示,今年3月熊好券才全數發放完,目前仍在統整相關數據,並針對消費者、店家做意見調查,5月底會有完整的分析報告。

高振源表示,熊好券第三波的使用率最低,但並不一定是因爲消費疲乏的關係,他認爲還有2個因素,或許是因爲第一波的抽獎面額最高,因此抽到的人消費意願提升;也有可能是因爲第三波是3月1日才抽出來,但3月31日就到期,消費期限只剩下1個月,所以許多民衆來不及消費,造成使用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