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好券集中大企業 議員批近3成店家無收益

臺北市議員黃鬱芬批評,去年熊好券集中大企業,近3成店家無收益。圖爲去年發佈臺北熊好券的活動。(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今年預計推出新一波振興方案,包括21日將公佈的「熊好券」規畫,臺北市議員黃鬱芬批評,去年熊好券集中大企業,近3成店家無收益,產發局長林崇傑表示,會調整讓人潮不集中連鎖店,而進到簽約商家,市集券也會分流,讓小商家受益。

臺北市議員黃鬱芬指出,北市府給出熊好券總體使用率95.9%,但市集有半數無獲益,藝文有4成零收益,而熊好券店家0收券比例,市集券48%、藝文券36.9%、饗購券27.3%,這些店家願意配合政策,但響應卻無收到任何券。

黃鬱芬批評,「大企業收券笑嘻嘻,小商家依舊苦哈哈」,都是因規畫欠周,北市有辦熊好券收券王,等同成效好再給獎勵,但像是市集券、藝文券第一名是誠品,「真正需要政府幫助的小店家,在獎勵機制中是消失的」。

黃鬱芬表示,熊好券大部分都被連鎖商店拿走,近3成店家無收益,6成5藝文產業也反應沒幫助,她建議,應針對未因熊好券提升業績的店家,提出改善方式,檢討熊好收券王獎勵方式,研議其他振興方式。

鍾佩玲先問爲何到現在「熊好券2.0」都未能公佈,搞得好像國家機密,索資也沒答案,她也質疑,北市給的實施報告上,不只參與店家資料數字前後不一,預估消費額度乘數效果也從2.57降低至1.72,竟還能說很滿意。

林崇傑迴應,北市府21日說明振興方案,針對市場及商圈的振興跟加碼,也從6、7月陸續啓動,並依檢討去年發放結果,讓人潮不集中連鎖店,而能進到簽約商家,市集券也會分流,抽到後標明到市集還是夜市消費,讓小商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