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競爭激烈,多點Dmall如何實現新零售突圍?
(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國內零售市場上,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不在少數,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有美團、高鑫零售、永輝超市及中百集團等。而另一家有名的大賣場——物美集團也曾在2021年3月遞表港交所,後因招股書失效,上市計劃隨之擱淺。
在“物美系”的版圖中,已經擁有新華百貨(600785.SH)、重慶百貨(600729.SH)兩家上市公司。而隨着零售數字化的興起,新模式也欲登陸資本市場尋求支持。近日,物美旗下的多點數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點”)正式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瑞信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衆所周知,資本市場中常有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行爲。脫胎於物美集團的多點會搶先一步成功上市嗎?
競爭激烈,留住客戶不容易
據招股書披露,多點DMALL由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創辦,成立於2015年,定位是爲本地零售業提供基於雲的一站式端到端數字零售SaaS平臺,業務主要包括零售核心服務雲、電子商務服務雲以及營銷及廣告服務雲三部分。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多點DMALL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零售雲解決方案數字化零售提供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市場份額分別爲14.8%及9.0%。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多點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爲2.65億元、4.87億元和10.45億元,增幅分別爲84%和114.6%。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即達11.02億元,超去年全年。
雖然營收持續增長,但是多點至今仍沒有實現盈利。2019年至2022年前9個月,其淨虧損分別達到了8.30億元、10.90億元、18.25億元和4.81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的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8.16億元、9.99億元、9.32億元、3.47億元,四年累計虧了近31億元。
深入分析來看,多點持續虧損的主因或與高企的營業成本有關。招股書顯示,2019年,多點的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達到了2.27億元、3.75億元和0.81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高達85.9%、141.8%、30.8%。在這一年,多點的全部收入甚至不夠抹平這三項開支。
事實上,銷售及營銷開支一直是多點的支出大頭。2019年到2021年,多點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佔總收入的141.8%、68.6%、58.1%,2022年前三季度該比重降至22.1%,金額爲2.44億元。
另據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達6.14億元,同比增長170.3%,佔營收比爲58.8%;2022前三季度公司放緩了研發投入節奏,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降至41.7%。
另外,電商服務業務也拉低了多點的整體毛利率。報告期內,其電商服務業務毛利率分別爲-101.1%、-78.9%、-21.4%及-3.1%,毛利率爲負主要是由於物流成本較高。
不難看出,2022年多點一直努力降低成本。但是,如今在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零售行業“內卷”嚴重,在衝刺IPO之際,多點當然想拿出更好看的成績單。
多點在招股書中提到,零售雲解決方案行業競爭激烈、發展迅速且分散。多點與其他服務提供商進行競爭,需要在用戶體驗的質量、信任和品牌認知、數據分析能力和技術基礎設施上不斷努力才能留住客戶。
靠物美系輸血,需完善自身造血能力
多點成立7年便奔赴港股尋求上市,成立至今,多點已經啓動並完成了多輪融資。
2015年4月,多點完成1億美元的A輪融資。隨後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完成1.76億美元B輪融資。2020年8月、2021年10月,多點再次完成C輪、C+輪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爲3.70億美元、5180萬美元。最後一輪融資完成後,多點投後估值達30.52億美元。
多點能受到投資機構如此的青睞,離不開物美集團的強力支持。此前,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董事長張文中在CGF2022全球峰會上表示,物美已經有超過80%的交易是通過多點App或小程序等數字化方式來實現的。
與此同時,物美集團旗下的實體零售業務,也成爲多點的主要收入來源。招股書中提及,多點的零售數字化探索之路是從物美集團開始的。多點先是在物美集團的全國門店網絡中實施了多點的雲解決方案,隨後與物美集團有關的麥德龍中國實體、重慶百貨(600729)大樓、銀川新華、特定的亞洲市場的DFIRetailGroup展開合作,客戶涉及連鎖超市、倉儲式超市、百貨商店、便利店、專賣零售商及以新零售方式運營的零售商等。
更爲直觀的數據是,在公司的業務層面,多點來自物美集團的收入佔比每年均在四成以上。從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儘管多點的客戶數量從原來的69家持續增長到了458家,而多點來自物美集團的收入佔比分別爲59.1%、54.5%、45.3%和44.4%。由此可見,物美集團依然牢牢佔據多點第一大客戶的位置。
而在第一大客戶之外,多點的前五大客戶中還有三個位置,是同屬“物美系”的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集團和銀川新華集團。今年前9個月,三者分別爲多點帶來了1.92億元、0.99億元、0.27億元的收入。報告期內,多點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分別爲74.5%、69.8%、70.2%及78.4%,均佔總收入七成以上。
實際上,雖然多點一直在努力拓展客戶資源,但2019年到2022年前9個月,包括中百集團、7-Eleven(廣東)等在內的“關聯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客戶”的收入貢獻卻分別只達到了32.1%,33.4%、32.1%、26.7%。
從業績層面來講,與物美系的強關聯性確實讓多點在短期內實現了快速擴張,但從長期來看,若無法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多點未來的業績體量恐怕難以大幅提升。
有零售電商行業專家分析表示,多點的優勢在於對商超行業在運營管理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和人才,以及相應的行業資源和技術實力。另外還提供行業化的整合服務,更加重運營服務而不是軟件或技術。依託物美、麥德龍等商超業態能夠讓多點短時間內獲得收入,但同時,多點也需完善商業模型、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多點突圍不容易
儘管走到了上市的關鍵節點,多點面臨的困難仍然不少。首先,對物美的依賴,短時間內或難以改變。據招股書披露,未來三年,物美預計每年仍向多點採購7-8億元的服務。
依靠“物美系”輸血的多點,也反映出當下第三方SaaS服務商的兩難現狀:大型商超要麼自建SaaS,要麼與技術已經成熟的互聯網巨頭結盟,而中小型商超會因爲擔心數據安全而不去選擇多點Dmall服務。
而在白熱化的競爭之下,缺少流量獲取優勢的多點還面臨着貨幣化率過低的變現難題。
拿京東到家作比較,2019年-2021年,京東到家分別實現營收11.03億元、23.05億元、40.46億元,GMV分別約爲122億元、253億元、431億元,貨幣化率分別約爲9.04%、9.11%、9.38%。
而同期多點的GMV分別爲241億元、431億元、1020億元,貨幣化率分別只有1.09%、1.12%、1.02%。
梳理近幾年的相關報道,多點面臨的負面評價同樣不少。截至12月18日,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關鍵詞“多點”共計有1521條投訴量,其中近30天內投訴量74條,平均每天超過兩條。消費者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不按時發貨、無法聯繫人工客服等。
而負責爲多點持續輸血的物美超市,經營狀況疲軟。今年7月,物美因拖欠貨款而被北京金鴻利源貿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終被判賠支付貨款673.7萬元。這並不是物美首次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被告,此前,物美就被北京頭條酒業銷售有限公司以拖欠貨款爲由告上法庭。
不止物美一家,整個線下大賣場生意都變得越來越難做。《超市業態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有67.1%的超市企業銷售同比下降,72.2%的企業淨利潤同比下降,同時有68.39%的企業來客數同比下降,關店、虧損成了傳統商超的常態。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看來,以大賣場爲主的超市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了渠道分流的影響。近年來,隨着電商、社區團購等多種渠道興起,大賣場的剛需渠道地位不斷下滑。
大環境堪憂,傳統商超紛紛投靠互聯網新勢力。阿里先後私有化銀泰百貨,成爲高鑫零售(大潤發)、三江購物、居然之家等線下零售商股東,並投巨資一手打造新零售模式——盒馬鮮生;騰訊則出手投資永輝超市、步步高、華潤等傳統零售商;京東則選擇入股沃爾瑪。
大手筆的投入,持續燒錢式的運營,通常是互聯網公司引流的主要方式。客戶拓展上過度依賴“物美系”,流量變現效率又不及互聯網巨頭,想要實現張文中期待的萬億級交易平臺,多點無疑需要更多的資金彈藥儲備,衝擊IPO無疑也是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
總體而言,目前多點面臨的行業競爭異常激烈。雖然多點的業績持續上升,但如果剔除物美系的貢獻,多點的新客戶開發能力仍需加強。能不能持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值得市場及投資者們持續關注。
【紫金財經】由數位資深媒體人創辦,長期關注新經濟及TMT行業!文章發佈於紫金財經網、手機網及相關小程序,並在微信、微博、專欄以及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等40多家主流媒體平臺同步更新。
2021年度百準指數最具成長力創作者
2020年最具商業價值新媒體
2020年度天極網最佳出品人
2019年新浪財經頭條年度榮譽作者
經濟觀察報VTime · 新橙獎
2019天極網年度影響力獎
美通社年度優質合作媒體獎
法律顧問:北京也迪律師事務所
知產保護:北京儲正智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