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碼今下線 拚疫控乙類乙管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12日通過微信公衆號公告,行程碼服務將從13日0時起正式下線。圖爲安徽黃山,一手機用戶上的通信行程卡微信小程序。(中新社)

歷經1034天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12日通過微信公衆號公告,爲貫徹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依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有關要求,「通信大數據行程卡」(行程碼)服務將從13日0時起正式下線,包含簡訊、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APP等查詢管道也將同步下線。

所謂的「行程碼」最初是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3家電信企業,通過使用者手機所處的基地站位置獲取,可即時查詢本人前14天(之後改爲7天)到過的所有地市訊息,並作爲防疫足跡查詢與辨認。

而從2020年2月13日上線,截至同年2月29日,「行程碼」已覆蓋全大陸16億手機用戶的14天內到訪地資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行程碼」蒐集海量個資,且都屬於敏感訊息如證件號碼、醫療健康等。也有大陸專家提醒,既然處理個資的目的已不再必要,應當依法全部刪除。

面對大陸疫情發佈防疫「新十條」後,根據《環球時報》引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對於迴歸正常生活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但他也強調,在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過程,要從目前的「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下調到輿論鼓吹的「乙類乙管」,是關鍵但艱難的一步。

但大陸官方快速放寬防疫措施後,很可能同步帶來確診數上升。據路透報導,大陸監管機構與國有行爲因應北京疫情的可能升溫,開始採取員工分批上班。

消息人士指稱,大陸證監會從本週啓動部分員工閉環管理,要求多數員工留在家辦公;中國銀行也指示北京員工要分3批輪流在辦公室或在家辦公。

此外,上海官方宣佈,13日零時起,7個高風險區解除管控,全市疫情風險區「清零」,進入常態化防控。除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醫療機構、學校等特殊場所外,其餘場所不再查驗「隨申碼」等健康碼,不再要求掃「場所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