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中位數三部曲
圖╱本報資料照片
薪資中位數變化
過去政府公佈薪資統計,全是平均數,通稱爲平均薪資,有時平均兩字也省略了,就稱爲月薪(經常性薪資)、年薪(總薪資),隨着各業薪資差異擴大,平均薪資在高薪者拉擡下突飛猛進,與多數人的感覺日趨遙遠,主計總處經常捱罵,於是開始編制薪資中位數。
薪資中位數該怎麼編?依照現行薪資調查,查的是廠商面的資料,每個受訪場所只填報平均薪資,不會呈報每個員工的收入,如此一來,無從排序,無法估得中位數,於是主計總處先以人力運用調查的個人薪資排序,再循薪資調查的資料加以校正,試編出第一份薪資中位數,於105年底首度公佈,引起熱烈迴響。
這份數據追溯至民國98年,同時公佈經常性薪資、總薪資的中位數,用同樣的方法續編一年,這是薪資中位數三部曲的第一部。隨後改變估計方式,自107年起循大數據估算,所謂大數據包括所得稅檔、勞保、勞退等資料,如此沒有抽樣誤差,數據會更準確一些,然而,改版後的資料只有總薪資中位數,沒有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美中不足,這可算是三部曲的第二部。
經常性薪資通稱月薪,不包括加班費、年終獎金,對多數人而言也算是重要的數字,沒有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好像薪資拼圖少了最後一塊,於是今年9月主計總處又再一次改版,開始按月公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完成中位數的三部曲。
中產階級愈來愈窮
由於歷經三部曲,各年參差不齊,統計方法不同,資料有點破碎,不過,仍可看出一些趨勢,以經常性薪資而言,98年平均數3.5萬,中位數3.1萬,領不到平均薪資的人數比率61.6%,中位數對平均數的比值0.87,隨着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改變,今年前八個月領不到平均薪資的比率已升至69.3%,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則降至0.80。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近15年(98~113)來愈來愈多人領不到平均薪資,中位數成長率追不上平均數成長率,從數字上而言,15年來平均薪資離中產階級愈來愈遠,從經濟意義來說,中產階級愈來愈窮,薪資分佈不均度日漸升高。
再看總薪資,98年總薪資的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0.86,十多年過去,到111年降至0.75,而領不到平均總薪資(年薪)的人數佔比於十年之間也由65.1%升至68.6%,這是111年的資料,待年底公佈112年資料,明年底公佈113年資料,屆時應該會超過7成。
月薪、獎金皆不均
這告訴我們,比起經常性薪資的不均,總薪資不均的情況更加嚴重,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爲中產階級除了月薪成長緩慢,年終獎金更無法與高薪族羣相比,因而有此現象,同樣111年,領不到平均月薪者佔67.2%,而領不到平均年薪者已達到68.6%,月薪中位數對平均數的比值0.80,年薪的比值已降至0.75。
從薪資中位數三部曲,銜接三階段的統計,讓我們明白薪資不均的原因,只要這兩項統計持續編下去,多做一些行業、職類、學歷的交叉分析,將可以爲我們解開薪資分佈的秘密。
小檔案■總薪資包括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這兩部分,經常性薪資通稱月薪,非經常性薪資包括加班費、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的績效獎金,以平均數而言,去年平均月薪4.5萬,平均年薪5.8萬。
小檔案■中位數是指一羣數據中,由低而高排序,位於中間的那個數據,例如去年受僱員工人數842萬人,每個人薪資都不相同,由低而高排序後,排序第421萬位的那個人的薪資,就是薪資中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