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經國大橋改善說明會 議員質疑缺人行空間

經國大橋塞車問題嚴重,已成爲新竹人最不滿的民生問題之一。記者巫鴻瑋/攝影

經國大橋爲連接竹北與竹科的重要幹道,上下班尖峰車流量巨大,常嚴重塞車。新竹縣府決定增設引道及機車道分流汽機車,預估完工後可提升運輸效率;民代質疑未設計人行空間及預留未來新竹大衆運輸系統等問題,縣府工務處表示將納入修正考量。

經國大橋改善工程爲新竹縣府十大交通建設計劃之一,目的是爲改善日益壅塞的車流問題,解決竹北人前往竹科上下班塞車之苦,但經國大橋因路幅有限,使得過往利用智慧交控系統改善的作法效果有限,縣府決定研議新對策。

竹縣府規畫未來由經國大橋往竹北方向新增1汽車道、1機車道,闢建往東匝道,跨頭前溪堤防後銜接至興隆路,以利導流往高鐵方向車流。往竹科、臺68南向部分,同樣新增1汽車道、1機車道,從自強南路往南,利用道路西側空間及經國橋西側,佈設汽車專用道南向匝道直接銜接至臺68線,降低經國橋上汽車往右、機車直行的衝突。

工程細部設計地方說明會今登場,工務處指出,經國大橋交通量龐大,加上與臺68線匯流,匝道進出與經國橋直線車流交織,上下班尖峰時段常塞車,新竹縣政府導入「智慧化交通號誌即時控制系統」,並與新竹市政府、竹科合作,以智慧科技交控紓解交通,但整體道路服務水準仍不符用路人的期待與需求。

工務處表示,說明會獲得的建議未來將一一評估,納入細部設計研議辦理,例如針對新增的機車道匯出匯入的設計安全性、人行道是否設置、是否考慮設置公車專用道以降低私人車輛使用、未來車輛行駛的速限、機車道發生事故回堵時救護車無法抵達救援等。

新竹縣議員歐陽霆在說明會上質疑,現行及未來規畫都看不到經國大橋有人行道,且汽機車分流最終仍須匯流進平面道路,反而增加交織點,徒增汽機車碰撞危險,建議應將規畫中的機車專用道改爲自行車道及人行道。

歐陽霆也指出,規畫中的機車專用道路幅不足以供救護車通行,一旦在機車道上發生擦撞事故需要救援,恐怕救護車根本到不了。對此新竹縣府工務處當場允諾將評估更動設計,將機車道寬度設計爲3米以上,供救援車輛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