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最終要體現在企業營收和利潤上

今年,新質生產力成爲了一個行業熱詞,對於其內涵,有人認爲,“新”是高科技,“質”是更高效率和可持續性上面做整體產業升級,那麼在綠色經濟領域,新質生產力又該如何理解?在新質生產力的刺激下,綠色經濟裡又將誕生出哪些超十萬億的超級產業?站在時代的新起點,VC們是如何尋找和把握新的投資機會的?怎樣佈局纔是最優解?

5月28日,在“2024·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建信(北京)投資總經理陳銓、中鑫資本合夥人孔勇軍、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戰略研究總監劉偉、青域基金管理合夥人牟穎、新鼎資本合夥人尚靖旗、青松資本董事長隋曉在辰韜資本合夥人蕭伊婷的主持下就《面向未來,綠色經濟投資的新機遇》這一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陳銓認爲,新質生產力是指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具體體現在新質生產力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未來產業,是數字化與智能化。

孔勇軍談到,新質生產力要求有技術革命性,突破性和顛覆性,綠色經濟特別是雙碳產業有很明顯後發優勢一個特徵,因爲技術變革給了後來者迎頭趕上的機會。

牟穎則表示,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要實現生產要素的創新配置,而能源是生產要素當中最核心要素。

此外,在劉偉看來,新質生產力帶來了三個巨大的超級產業,分別是綠氫、綠碳和技術智能微電網。

尚靖旗覺得,圍繞綠色經濟還有新質生產力,主要落實在要節能減排和降本增效,最終要體現在企業的利潤,營收成長性這上面,這裡還存在一些佈局的機會。

隋曉也分享稱,其所在機構關注的重點方向爲礦山、其他高端裝備,目前他們已經在青島市投了一個獨角獸企業,這家企業通過集成數字化實現進口替代,淨利潤率保持接近40%,並收穫了很多海外訂單。

以下爲現場探討實錄,由投中網進行整理:

蕭伊婷: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們開始這一環節論壇,有請各位嘉賓做一個介紹。

陳銓:大家好,我來自建設銀行子公司建信信託下屬基金公司,我們從2014年開始聚焦當時的戰略新興領域,現在叫做硬科技領域投資,目前總共投資了大概300多家企業,我們的被投企業當中承擔近一百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科技重大專項,帶動了大概兩千億社會資本在這一領域投資。我們重點投資領域有新能源,新材料,綠色投資等方向。

孔勇軍:大家好,我是中鑫資本的孔勇軍,我們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主要是依託我們的股東和基石投資人-蘇州中方財團股份公司的新能源產業資源做佈局的。中鑫資本是蘇州的一家本土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投資業務主要圍繞人類發展的三個主要的“量”度指標進行佈局,分別是能量,即指能源產業;容量,主要是信息產業;質量,圍繞與人類相關的生命科學。

劉偉:我來自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國家電投集團爲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之一,清潔能源佔比超過70%,光伏作爲單體企業在全球最大,國內也是最大的。我們主要從事能源領域技術研究,我個人主要負責氫能和新能源領域方面的技術研發工作。

牟穎:大家好,我來自青域基金,我們成立於2013年,一直是專注綠色低碳賽道做垂直領域投資的機構,我們投資的領域早期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到節能環保到現在的清潔能源,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都是我們的主力投資賽道。

尚靖旗:我是北京新鼎資本的尚靖旗,我們公司主要圍繞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芯片半導體,新能源方向,我們投了九十多家企業,90多億元資金。已投企業已上市的將近二十家公司,很多企業都是符合時代特點的。比如大國重器中國CPU第一股海光信息,新勢力造車小鵬汽車,中國氫能第一股億華通,中國人工智能第一股寒武紀等等,開玩笑的講我們很喜歡第一個吃螃蟹。

隋曉:我來自青松資本,總部在青島,是一家面向全國投資的一家股權投資企業。經過近十年發展,目前八家企業上市,去年上了三家創業板,同時六家在A股排隊,九家企業輔導備案。我們大概青島項目可以佔我們接近40%,青島以外佔60%。這幾年依託資本,也給青島市通過資本招商引進項目,取得一定成績,共引進項目簽約投資額超過180億,爲青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我們自己的努力。

新質生產力的“綠色”新解

蕭伊婷:今年大家反覆提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新是高科技,質是更高效率和可持續性上面做整體產業升級,今天也想請教一下各位嘉賓,新質生產力這一個觀念下面,對整體的綠色經濟投資來說它到底代表什麼樣的意思,希望嘉賓能夠踊躍給現場嘉賓提供一些我們的看法。

陳銓:新質生產力本身是一個新詞,我理解是三個方面: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新質生產力強調要有創新引領,而且提高效能和效益。這其實已經包含了綠色投資以及綠色經濟。

第一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新能源重卡就是典型的一個案例,汽車產業現在也是我們的一個優質產業,今年新能源重卡、氫能、鋰電重卡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這是傳統產業,相對以前產業加新質生產力的一個新的爆發點。

第二是新質生產力是未來產業,相關部門對未來產業有定義,包括跟綠色相關的新材料,新型的儲能,氫能,這也是綠色經濟投資當中重點關注的領域。

第三點是數字化,智能化,這裡面還會涉及到AI發展,不光本身對綠色經濟,對儲能,對算力,對能源有極大需求。這三個方面總結來說,綠色投資符合國家新質生產力大方向的。

孔勇軍:我認爲綠色經濟非常符合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新質生產力要求有技術革命性,技術突破性,技術顛覆性,綠色經濟特別是雙碳產業有很明顯後發優勢一個特徵,因爲技術變革給了後來者迎頭趕上的機會。

這個產業可以套用金融學上的做空做多來看待。做空是降本,追求成本不斷降低,做多是效率不斷得到提升,追求極致的電能轉換效率。這是一個對技術依賴、技術渴求非常強的產業。這個產業在成本效率方面有別於傳統制造業。傳統制造業成本方面降低1%或千分之幾不特別在意,但對綠色經濟產業特別雙碳產業對成本和效率計較已經不是到了斤斤計較程度,而是到了“剋剋計較”的程度,哪怕千分之一,千分之零點幾成本下降或效率提升都非常看重。我覺得技術上的一點點進步都有助於實現行業的這個訴求。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經濟產業是特別匹配的概念。

超十萬億超級產業蓄勢待發

蕭伊婷:接下來我們幾年綠色經濟產業裡面會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十萬億以上的超級產業出現,請各位嘉賓談一下看法。

劉偉: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我們國家經歷十年左右的過程,去年我們國家新三樣出口額超過一萬億元,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除了新三樣,接下來國家重點佈局的綠色經濟當中,到底是什麼能脫穎而出引領未來產業發展。我想可以從以下兩個層次來理解。

首先在能源領域。能夠解決新能源跟負荷之間不匹配的矛盾是最重要的一點。形象一點,白天能夠懂得夜的黑,波動的風電和光伏可以滿足連續負荷需求這樣的技術。這樣的技術是什麼?今天大家說的最多的是儲能,儲能到底行不行?可能還是有一些問題,電網需求的量遠高於儲能能提供的。去年國家電力消費接近九萬億度電,這是一個很大的量,買一個儲能的容器,五度電容器已經很大一個盒子,不知道大家家裡有沒有過,五度電就是一個大致小箱子,一個正常的兩個蘋果箱那麼大,9萬億度電是最大的量。

其次是今天人們在探索什麼?

一、綠氫。最近五六年我一直負責氫能業務研發工作。氫能說它一萬億,十萬億市場規模這個數據都不爲過,其中氫的儲運也是很大一個環節,過去擅長煤油的儲運,但氣不擅長(當前階段氫主要氣體形式儲運),這裡面有很大空間。我想重點講一講關於氫的電轉能源行業,這依然是一個巨大市場。航運和航空是一個跨洲際運輸行業,這兩個行業的消費,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是每年在十億噸左右的量級。

歐洲在綠醇跟綠色行煤不管是技術的儲備還是立標準還是供應商數量都比我們有優勢。下先手棋不容易被制裁,這是我們要注意的。最近歐盟在起草一個法案,對所有兩度電以上的動力電池,會有一個碳足跡的法案。會有時間節點,最終會禁止進口,碳足跡研究的是這一個製造過程當中用的電哪裡來,這個排放因子,這樣一計算下來我們國家電網以煤電爲主的排放因子是非常沒有優勢的。

這樣我們的產品很難出口,而且他站在道義制高點說你碳排放不合格。航運航空輪船飛機也可以如法炮製。綠氫怎麼來的,肯定不是天然氣和煤炭制氫。

二、綠碳。綠碳來源有兩種,一個是生物制氣化這個碳源,二是空氣當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碳源。這兩種技術目前國內沒有引起重視,實際上將來有一個非常大空間。

還有一個技術智能微電網。(與綠氫綠碳並列的)從電網取電的話,面臨一個電的碳排放很高,要變成綠色的東西,氫是綠色的,有認證標準,但標準不一樣,共同要求是這個電不能混同一個大電網取下來,

獨立的智能電網非常重要,現在國內一些企業在做,直流微電網,這將來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和市場。我們集團做這方面探索,在18萬噸綠氨項目有獨立離網項目做一個小示範,很有意義的事情。涉及到電網有關,DC/DC這個保護,跟交流電網完全不一樣事情。接下來一段時間大家不斷接觸到一些關於電力體制改革方面很多東西內容,可以隨後關注各種新聞,謝謝。

隋曉: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今天談的新質生產力表現形式,其中有兩類企業比重非常高,第一類出口型企業,爲什麼出口型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優秀代表。因爲他們賺外國人的錢,用外國市場支撐比較高的利潤率,這是一個表現形式。

第二個表現形式進口替代,進口替代比重可能在我們的一些優秀項目當中比重比較高,爲什麼進口替代能夠獲得一個支撐,因爲他賺的是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市場的錢,跟外國企業搶市場的。

我想換一個角度說我們選擇什麼樣企業,什麼樣企業是我們新質生產力優秀代表,可能這兩個角度是我們的一條主要的脈絡,就是出口型和進口替代型企業。

綠色經濟的機會與水下項目

蕭伊婷:最近AI開始發展,很多人估計AI算力會用到我們50%的新能源發電,現在配合東輸系算很多西北算力中心也在陸續發展。我平時跟投資人交流比較多,有人問我有沒有認識什麼人有新能源電站要賣,不管任何新能源電站,光伏,風力,甚至以前靠補貼,水電這些都是收的。

我想有朋友可以介紹一下,但發現沒有人要賣,發現這還是完全一個賣方市場,很多人現在開始做新能源投資,有一點類似以前合同能源管理,只要有屋頂就會問你願不願意我給你投資分佈式光伏,五年內你電價可能以前是十萬,五年內八萬,五年後二點五萬,這是參考其中一個案例真實數據,工廠老闆肯定好好好。

所以其實已經擴展到方方面面,因爲很多人已經在我那邊問說有沒有投過上市公司屋頂沒有建分佈式光伏的,這些投資已經慢慢的開始變成一個非常普遍的狀況。我舉的是我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例子,請問一下各位嘉賓有沒有在你們現在遇到或覺得即將出現一個新的關於綠色經濟的投資機會?謝謝。

尚靖旗:圍繞綠色經濟還有新質生產力講,主要落實在要節能減排和降本增效,最終要體現在企業的利潤,營收成長性這上面。所以其實做投資,做企業實際還是要可持續發展的營收和利潤增長。

節能減排降本增效,這裡面就有存在一些機會。舉一個例子,我們投的一家企業主要解決車聯網和智能礦山,綠色礦山問題。投之前我們做了沙盤推演,誰來做這個事業?單獨來講做這個市場空間有多大,國內外政策如何,競爭對手有哪些,在全球來看到底有幾年的時間窗口期?等等。實際上這屬於結合新質生產力還有綠色節能減排,因爲用的礦卡都是無人礦卡,也是新能源自動充電,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能夠爲礦企節約到底多少成本,後來我們投了這企業三年時間,他的營收增長好多倍,估值從當時投的十幾億元到現在一百多億元。

再比如我們2016年時就開始看氫能,算是是國內投氫能源行業比較早的機構,當時也是用這個方法推演,投了北京億華通,也是後來企業不負衆望成了中國氫能第一股,當時投的時候十幾億估值,上市後市值最多漲到三百多億,企業解決了我國氫能技術一些瓶頸,也給投資人創造了巨大的回報。

現在我們用這個思路也在看未來特別優質項目的機會,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會,每年我們看的項目有兩三千個細分行業龍頭重點科技項目,但真正能夠投的大約十個。我們熱情的充滿期待,同時又非常的嚴謹和謹慎。

牟穎:AI這個話題的確很熱,從綠色投資領域來看,也是非常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我對新質生產力解讀覺得它就是綠色生產力。高科技以數字化、智能化這些新興技術爲代表。高效能本質是綠色低碳,強調的是單位產值對應的碳強度和能源強度的下降,高質量發展指的是用高科技和綠色低碳技術來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所以我的理解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要實現生產要素的創新配置,而能源是生產要素當中最核心要素。之前的工業時代是由化石能源驅動的,今天我們走到一個以綠色低碳電力驅動的新經濟時代,一方面是大規模的AI算力部署要依賴於綠色低碳電力,但另一方面,綠色低碳電力的間歇性特徵,又需要依賴AI技術來解決日內間歇性,日間間歇性,還有跨空間的調度配置,其本身也爲AI技術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應用場景。

綠色電力的廣泛應用和落地無論從技術創新還是模式創新,以及新生市場都蘊含着大量的機會。在基礎技術方面,比如說代表更便宜電力生產的光伏疊層電池技術,以電力傳輸轉化爲核心的更高比容的儲能技術,代表應用側更清潔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等。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集成應用技術,比如智能化的電動汽車,新型儲能和電力交易技術,交能融合應用等。

剛剛劉總介紹到現在電力市場正在積極推進的改革,使電力迴歸到商品本質,會改變電力的消費模式,對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包括虛擬電場技術,微電網技術等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另外基於中國今天強大的基礎電力設施,我們可能體會不到缺電困擾,其實全球範圍內還有非常多人處於缺電狀態下。最近看了一下非洲市場,很多國家的電力平均供應時間只有十幾個小時。全球範圍來看,更便宜可得的光伏風電加上儲能結合,實現分佈式離網應用也有非常大的空間。

蕭伊婷:今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賽道涌出,這是傳統產業在適應碳中和的轉型,因爲整個碳中和它其實是一個百萬億級別的賽道,以前排碳沒有成本,未來所有產業排碳都是會有成本的,很多行業被迫轉型,我到鋼鐵廠參觀時他們主動拉着我說你不是投氫能嗎,我想知道有沒有什麼便宜制氫裝備,一個傳統鋼鐵廠能提出這個問題我想需求應該比較明確的。

第二是2024年開始,航運開始徵收碳配額,今年40%,2025年70%,2026年100%,也帶動我們被投企業訂單直接上升,他們的設備可以減很多碳,但大部分企業主要等到徵收碳配額或罰款時纔會做這樣的技術改良。

爲什麼從歐盟先開始,我們算經濟帳歐盟碳價現在是中國六倍,歐盟減一頓碳可以賺錢也是中國六倍,歐盟一出政策中國高科技企業開始研發減碳相關產品,比如說航運相關的產品,它回收期2.61年,很多的船東非常萬億投資,導致今年訂單大幅上升。

整體來說,碳中和的產業大約有百萬億,絕大部分在傳統產業升級轉型,不一定創造新賽道。從原來新賽道之外,接下來主題我們想探討航運轉型或者像剛剛說的礦山的轉型,在傳統產業轉型上,我們這些投資機會主要分佈哪些,也請大家可以提供一下你們已經觀察到的傳統產業低碳轉型方式。哪位嘉賓可以發表一下觀點。

尚靖旗:現在講的低空經濟,其實是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機會,這裡面低空經濟我們也在看有沒有合適的公司能夠脫穎而出的。

還有一些轉型類企業是中國特的有優勢,我們以後年輕人越來越少,我們的綠色電價便宜,提供哪些行業,哪些公司的一些機會,包括還有現在芯片半導體行業,人工智能行業全球來講相比我們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所以近期大家也看到了國家大基金帶動新的萬億投資,哪些地方0到1的突破也是我們一直在觀察思考的。還有現在對AI的需求,全球對算力需求特別大,會對我們電量需求也會很大,這裡面還有哪些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的機會。

隋曉:礦山、其他高端裝備從投資角度是我們應該關注重點方向。我們投青島市一個獨角獸企業,傳統它做電機,但通過集成,數字化,現在基本和西門子,ABB競爭,通過傑瑞輸送到北美市場,北美西門子一臺電機大概15米長度,三臺45米,這個企業三臺電機的長度是7米,他通過集成數字化實現進口替代,使他淨利潤率保持接近40%。現在成爲我們目前排隊企業當中新質生產力優秀代表,現在已經成功走向海外,海外訂單特別多。

還有礦山需求,核心是什麼?第一個通過傳統改造,提質增效也好,實現了一個充分的節能。比傳統的電機節能在20%左右,可能高端裝備是投資領域關注的,尤其綠色投資是非常重要一個領域。

孔勇軍:現在綠氫行業的發展比較得到國外歡迎,新能源電池面臨一些出口限制,所以,綠氫方面,尤其相關設備製造方面還有較好的投資機會,我們有製造業的產業優勢。單體投資額度比較大的基金可以投資綠色經濟主賽道,基金規模不特別大的機構可以圍繞主賽道之外的副賽道,次賽道做投資佈局。

我們也在看一些制氫設備製造企業,這是我們製造業優勢,目前看短期不會受出口限制。另外也會關注綠色經濟產業中的相關軟件企業,新能源電池投資板塊我們國家也需要能夠提供仿真、模擬、測試等這樣一些軟件企業,就像半導體產業中我們在EDA領域存在短板,爲了解決卡脖子問題,國內EDA企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技術始終在更迭,相應對工具依賴性也比較強、比較大。賽道足夠大,哪怕這當中軟件研發企業的產值比例不是特別大、但賽道容量足夠大的情況下,乘積結果還是比較大的,還是能夠有相當一些數量的軟件研發企業可以發展起來的。最後,現在包括數據中心提供也冷解決方案的企業也可以關注一下。雖然已經有卷的跡象了,但這個行業的底層邏輯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PUE是相對值概念,大家都比較關注比值結果。現在除了關注比值數據,更要關注分子、分母的絕對值,因爲AI等行業的發展會相應帶來巨大的能耗需求,PUE指標的分子、分母比原來呈現十倍百倍的增加,哪怕分子、分母的絕對值有小比例的下降,都是較大的能耗縮減,都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謝謝!

劉偉:任何行業都是永遠在進步的,鹼性電解槽,剛剛有講幾百億。大家誰用過2000年左右諾基亞手機,今天手機跟2000年的手機相比,大致就是未來十年的鹼性電解槽跟今天鹼性電解槽相比,大家想這裡面機會有多少?非常多。

尚靖旗:實際上固態電池也是一個降本增效節能減排技術,我也開新能源車,但我們好像開新能源車時很害怕,害怕碰撞,怕着火,傳統的電池確實有這個問題。而且充電時間很慢,續航里程只有幾百公里,現在固態電池已經可以上千公里,充電時間大大減少,而且非常安全,不容易燃燒和爆炸,我們投了一個企業已經開始量產固態新能車電池,第一家量產的,我們盼望着把家裡的新能車都換成固態電池,這個技術可能是壓倒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銓:我說一下我最關注的點,我覺得電網側的改革會帶來巨大機會,這裡面配套電網怎麼數字化,智能化進行匹配,這是下一個非常大的機會,需要改革激活。這是我們密切關注的一個賽道,也是未來我們重點投資的方向。

劉偉:我再舉一個小例子,剛剛講綠氫,有一箇中樞系統我們叫做綠氫工廠,就是把大量電解槽連起來的系統。綠氫工廠需要一個控制系統,實現前端新能源不穩定性和後端用戶側穩定性需求之間的平衡。前一段時間我們做項目時招標,沒有供應商能完全實現氫氨柔性控制。國內唯一新疆有一個項目,一個企業給他做的,也是他的第一個項目,做了以後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蕭伊婷: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給我們拓展了對投資賽道的理解,雖然問題很多,今天因爲時間關係,我們圓桌會議就到這裡結束,謝謝大家參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