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調查曝疫情讓幼兒體力明顯變差 3C影響身心發展與學習

信誼基金會今天公佈調查,疫情3年,2至6歲幼兒的體力明顯變差。(林志成攝)

信誼基金會今天公佈調查,經歷3年的新冠疫情,臺灣2至6歲幼兒的體力和身體動作能力明顯變差。參與調查的幼兒園教師認爲,疫情讓孩子的活動受限,戴口罩、居家時間變多並以靜態活動爲主,特別是花在3C的時間變長,都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與學習效益。

信誼基金會營運長廖瑞文表示,他們每年進行一次育兒大調查,今年以「運動」爲主題,調查了2337位年資3年以上的幼兒園教師,深入瞭解大疫3年之中成長的幼兒,身體動作能力的發展現況及受到疫情的影響。

根據2337位幼兒園教師的日常教學觀察評估,疫情前後體力表現佳的孩子比例從53%下降至18%,而表現差的孩子比例從7%增加到50%。這顯示疫情之後,絕大多數幼兒的體力表現下滑。

至於身體動作能力,從這些幼兒園教師的觀察發現,疫情前後幼兒的動作能力整體表現佳的比例從55%下降至19%,而表現差的比例從7%增加到45%。這顯示疫情之後,絕大多數幼兒的身體動作能力表現下滑。

信誼基金會表示,疫情之後孩子在需要多練習的操作性動作表現,下滑最明顯。疫情嚴峻時,三大因素對孩子的身體活動與影響最大,包括幼兒長間戴口罩影響人際的交流互動(71%)、孩子接觸3C時間變多(68%)、居家時間變多使動作練習不足(59%)。

臺師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洪聰敏表示,許多家長在疫情時間讓孩子大量接觸3C,這其實很不好,因爲3C產品主要是提供聲光刺激,這將影響到大腦的覺醒程度。當孩子從小接觸3C,他們會習慣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長期下來,會慢慢無法靜下來看書。

洪聰敏說,運動與大腦功能密不可分,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來看,大腦「前額葉」主管了「執行功能」,執行功能好,可以抑制衝動、維持專注力、提升記憶力、增加認知彈性來調節情緒。因此,家長應該協助幼兒養成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