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如何持續“引光馭風”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正加速推進。
在不久前結束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關於我國新能源發展的話題不斷被提及。“由資源依賴性向技術主導性轉變,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勢不可擋的趨勢”“技術主導將讓沒有資源的國家也享受到新能源發展紅利”“更重要的是全球合作”……與會嘉賓圍繞創新、循環、綠色,對全球能源發展進行了展望。
“我們希望在共同應對氣候挑戰這個話題上面,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光伏儲能新能源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海純看來,構建穩定安全的能源體系,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是未來全球能源轉型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儲能項目作爲新能源發展的必備基礎設施,風頭正勁。
儲能發展進入快車道
風電、光伏裝機量不斷增多,不僅讓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加速,也讓新型儲能發展乘上了東風。
中國城市報記者瞭解到,2020年—2022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平均年增速達到136.3%。2023年,新增投運裝機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60%,近10倍於“十三五”末裝機規模。國家能源局日前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530萬千瓦/7768萬千瓦時,較去年一季度末增長超210%。
“儲能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與風、光資源的不可控性有着必然聯繫。”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由於風光資源出力的不可控性,新能源大幅併網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帶來了極大挑戰。爲了保障新能源的合理消納,儲能在促進新能源消納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點燃儲能發展熱情的其實就是風電和光伏企業。”長期從事光伏項目投資的盧洋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儲能行業的“春天”開始於2020年,當時不少省份出臺文件要求大型光伏電站按一定比例配置儲能電站。“由於各地政策不同,光伏與儲能的裝機量比例在20:1到5:1之間。按照當時集中式光伏電站新增裝機量約33吉瓦計算,就帶動了7吉瓦的儲能電站業務。要知道在2019年全球的儲能電站新增裝機量不超過1吉瓦。”盧洋說。
2024年,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爲新型電力系統的壓艙石,其正隨着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高而變得愈發重要。
“隨着新能源快速發展,電力系統對調節能力提出更大需求。爲了提升新型儲能利用率,發揮新型儲能調節作用,國家能源局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細化政策措施,印發了《關於促進新型儲能併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旨在規範新型儲能併網接入,推動新型儲能高效調度運用,對電網企業、電力調度機構、新型儲能項目單位提出了具體要求。”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說。
多地探索新型儲能
近年來,新型儲能建設呈現爆發式、規模化發展態勢。中國城市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超過20個省份發佈5%—20%、2—4小時新能源配儲要求,其中河北、湖北、安徽、天津、甘肅等地提高了配置比例,貴州、甘肅等地提升了配置時長,浙江、河南、河北、廣西、山東、湖南等地提出了分佈式配儲要求。
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有26個省份制定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目標,總規模達81吉瓦。這一數字遠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所制定的“2025年實現30吉瓦裝機”目標。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鼓勵下,不少省份開始在新型儲能裝機量上發力。
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廣東省出臺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組建全國唯一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新型儲能在建項目100個、總投資2290億元;肇慶寧德時代二階段工程等項目動工建設,佛山寶塘新型儲能電站建成投運,是我國一次性建成最大的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新型儲能電站裝機規模突破160萬千瓦,廣東省成爲全國儲能電池產業配套最全的地區。
作爲傳統能源大省,山東省在2024年全省能源工作會議上表示,2023年能源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強勁,推動一批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特別是新型儲能發展走在前列,規模達到375萬千瓦,穩居全國首位。
日前,國家能源局山西能監辦發佈《關於完善山西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獨立儲能參與二次調頻市場,對二次調頻性能指標計算方法、用戶側削峰填谷、差額資金分配、補償原則等內容進行明確和細化,要求調度機構加快獨立儲能參與二次調頻技術系統建設,確保今年7月底前啓動結算運行。
作爲電力外輸大省,山西省率先出臺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相關規則,鼓勵獨立儲能參與二次調頻市場。這意味着山西獨立儲能電站可形成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的盈利模式,提升儲能項目盈利能力,爲儲能市場探索提供新的經驗。
新型儲能領域仍是藍海
儘管新型儲能發展迅速,但利用率較低、盈利模式不成熟,是當前阻礙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的“絆腳石”。
爲了應對利用率較低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建議主管部門出臺專項政策,“源網荷儲”項目按需優化配置儲能,源儲項目根據調峰、調頻、消納需求配置儲能,電網側項目在卡口區域根據重過載情況配置共享儲能,用戶側項目根據經濟性配置多元化儲能,各要素一體規劃、同步投運。
而在盈利模式方面,價格機制是儲能盈利的關鍵。“儲能的市場模式沒有完全建立,項目機制均未明確,無法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成本疏導。”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我國電力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入,需要逐步形成適宜各類調節資源公平競爭的價格機制和市場機制。
“市場規則是儲能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根本。結合新型儲能參與市場運行實際,進一步完善其參與現貨、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研究新型儲能參與現貨、二次調頻市場機制,豐富新型儲能商業化盈利渠道,以市場化機制引導新型儲能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上述業內人士說。
“在經歷了發展大年之後,行業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來看,都已經進入最後下跌階段。目前儲能領域已經‘利空出盡’,加之海外市場光伏裝機超預期增長,發展中國家儲能需求才剛剛崛起,新的市場有待開發,新能源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交易而激活儲能更大的需求,增量潛力巨大,未來有望否極泰來,實現反轉。”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爲說。
新型儲能將如何發展?邊廣琦介紹說:“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單位做好示範項目跟蹤,充分發揮示範項目示範帶動效應,並對有關單位提出具體要求。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加強試點示範項目管理,持續跟蹤項目建設進度,嚴控施工質量,保障示範項目安全有序實施。加大示範項目專項政策研究與支持力度,協調解決項目面臨的問題,及時總結示範項目取得的先進經驗,確保試點示範工作取得預期效果。示範項目單位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確保示範項目按期投產;同時要嚴格按照申報方案實施,遵守新型儲能項目管理相關制度,紮實推進項目建設,加強系統運行維護,及時編寫示範項目驗收報告,並定期通過全國新型儲能大數據平臺報送項目建設運行等工作情況。”
■來源:中國城市報記者 康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