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美中有默契 我不可掉以輕心

美中臺外交戰愈演愈烈。美聯社

臺灣總統大選一月落幕,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日前表示,臺灣在選舉期間,未發生重大兩岸事件,部分原因在於華府、北京與臺北各自努力減少對彼此的誤解。可見,美中之間爲了減少衝突和誤判,達成某種程度上的默契。

現階段觀察,美中之間在選後依舊延續這分默契,一方面美中去年關係回溫,雙方領導人在舊金山會唔,重新建立溝通管道;另一方面,今年不僅是臺灣的選舉年,亦是美國大選年,美中之間都不願攪亂選情。

在這樣背景之下,除了諾魯共和國突襲式與臺灣斷交,再加上中方片面改變M503航路之外,中國大陸對於臺灣選舉結果的反應,相較於往年顯得更爲剋制,在態度上表現出觀望,推測有意持續觀察新政府的兩岸立場,也避免臺海情勢再成國際熱點,進而衝擊競爭激烈的美國大選。

面對中方的相對友善,美方自然不希望臺灣打草驚蛇,更不願臺灣在此刻扮演麻煩製造者,這也解釋了我國近期與美國在互動上的低調,包括駐美代表俞大㵢參與美國祈禱早餐會,卻未大肆宣傳,也無敏感政治人物跨海蔘加。

不過,中美有默契讓看守政府在五二○前零意外交接,並不代表臺灣可以掉以輕心。不管是諾魯無預警斷交的前車之鑑,還是吐瓦魯和瓜地馬拉近期透露的外交警訊,皆顯示若中方態度驟變,極有可能出現外交上的骨牌效應,走回烽火外交的老路,臺灣不能不抱有危機意識。

這分危機意識,除了外交系統的全面戒備,以及政策作爲上避免製造麻煩、挑起爭端,同時也須在賴清德五二○就職典禮交出具體而穩健的兩岸論述,既是蔡政府路線的複製及延伸,爲新政府打下臺海和平穩固的基礎,也讓臺灣在美中臺三角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