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通膨灰犀牛被電醒 央行拆彈迎戰
蛋價大漲,電價也即將大漲11%,勢必又衝擊物價。(中新社)
就在外界都認爲不會升息時,中央銀行這回丟出震撼彈,再度升息半碼,大逆轉的原因無非是即將大漲11%的電價。即便經濟部重申對物價衝擊不大,但捫心自問,當小商家漲了、產業用電也漲了,怎會不轉嫁消費者?這景況猶如「通膨灰犀牛」,且沒人知道這犀牛的衝撞力有多猛,只能選擇正面對決。
時間倒回去年底理監事會,央行總裁楊金龍對物價的看法是「近月國內CPI年增率回降,惟全年仍將高於2%,明(2023)年可望降至2%以下」,更給出1.88%的樂觀數字。既然通膨防守線收復,國內外機構亦預測今年臺灣CPI年增率回降,升息畫下句點成爲共識。
但短短不到3個月,物價情勢風雲變色,臺灣街頭巷尾最熱的兩個議題,一是缺蛋、二是即將大漲的電價。
楊金龍昨天被問到,蛋價與電價影響孰輕孰重時,坦言就算蛋價再怎麼漲,對整體物價的衝擊也是微乎其微,但電價可是牽一髮動全身,兩者輕重高下立判。
或許是發現講得「太真實了」,楊金龍話鋒一轉,表示經濟部對電價調整也很小心,包括民生用電700度以下、小商家1500度以下不漲,就是避免電價調漲成爲物價破口,讓預期回落的通膨不降反升,累積熊熊民怨。
數字卻騙不了人,央行今年CPI預估值直接拉高到2.09%,跟3個月前相比,整整提高超過0.2個百分點,這麼大的變動,絕對不會是街頭巷尾排隊買蛋的「蛋蛋危機」,而是當4月電價開始調漲,小至庶民,大至企業,猶如傳染病般四處蔓延,物價要漲到哪都說不準。
曾經有人說,過去40年央行從未在出口衰退時升息,這回應不至於升息。但眼前經濟衰退可知、物價漲幅未知,看不見的風險比什麼都還可怕,況且過去40年也沒想過全球通膨這麼嚴重,豈能用經驗法則推估貨幣政策?
俄烏戰爭帶來的全球通膨在前,電價大漲帶來的萬物皆漲在後,猶如共伴效應,通膨顯然從未離我們遠去。套句楊金龍的話,「若通膨預期變得根深蒂固,就不好」,然這回電價大漲喚醒通膨灰犀牛後,究竟是一瞬間,還是又揮之不去,央行其實早有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