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縮短歲修美化數據 埋跳機風險

爲因應核二2號機退場,臺電更讓機組歲修時間大挪移,而能撐的就撐,不能撐就縮短大修天數,但臺電方面說法是,會靠加班來讓總時數未減。圖爲核二廠外觀。(臺電公司提供)

核二2號機3月停機除役是大事,雖然經濟部與臺電都說做好調度,但即使如走鋼索的調度能幸運度過,大家很少注意的是,表象的安全數字,可能是靠東挪西移縮短機組歲修時間換來的,甚至讓發電機工作超過「有效運轉時數」(EOH),大大增加未來跳機與故障風險,讓供電長期處於不穩之中。

臺電5到6月備傳容量率預估尚未出爐,但已保證會有6%以上,不至於跌入「供電警戒」。對於核二2號停止後的應變,臺電主要規畫靠桃園大潭8號機救援,另外有需量反應、汽電共生購電,以及很重要的機組歲修時間大挪移來達成。

要知道,機組如同汽車,要定期保養更換零件,這叫歲修。一般都要避開6到8月夏天用電尖峰,但是近幾年秋冬受空污限制機組不足,加上炎熱天氣又提前到5月,能大修的時間愈來愈短,讓臺電調度單位大傷腦筋。

爲因應核二2號機退場,臺電更讓機組歲修時間大挪移,而能撐的就撐,不能撐就縮短大修天數,但臺電方面說法是,會靠加班來讓總時數未減。

但是燃氣機組有EOH限制,也就是最適運轉時數,超過可能會讓氣渦輪機的葉片有疲乏等狀況。如今歲修時間不斷調整,加上天數減少,很可能不小心就超過EOH,爲機組埋下隱疾。

一旦機組高故障率,就等同吃掉原本吃緊的備轉容量率。曾經有一年,核一1號機燃料把手鬆脫、同時核三2號機變壓器起火,一度令人憂心備傳容量率跌到負數限電,所幸後來機組及時歸來,可是也令人捏把冷汗。

在這樣東挪西移維持表象供電數字下,正正可能潛藏後續的高故障率。加上這兩年臺電無法反映電價大虧,維護專業人員走外包等,都讓內部憂心會造成硬體維護支出減少,核心技術流失,所謂供電穩定,將淪於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