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丨“新京公益”頻道上線;香港全面“撤辣”能否迎來購房潮?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作爲新型主流媒體,新京報多年來關心民瘼、守望公正、助力圓夢,以一篇篇報道、一場場活動、一個個項目,踐行着媒體的社會責任。

2024年1月31日,廣州番禺一座影視基地內,天使綜合徵患者暢雨作爲羣衆演員參加一部公益宣傳片的拍攝。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首次將“懸崖村”帶入公衆視野改變全村人命運,不懼兇險揭開騰格裡沙漠污染真相,公益助賣對衝農產品遭遇的疫情寒流,溫情追溯黔西南大山中足球少年尋夢之旅,持續舉辦“感動社區人物盛典”,濃墨重彩描摹“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舉辦“高考愛心服務站”,“職引未來”助大學生求職擇業……公益的種子,已深植於新京報的肌體。

社會在變化,理念在更新,公益的邊界在重新釐定,媒體的公益探索也在求變求新。

如果說,此前新京報是公益領域的記錄者、觀察者,那麼往後,我們將升級爲社會公益的服務者、賦能者,集全報社之力,做好這份關乎理想與未來的事業。

本着這樣的初衷,我們今天正式推出“新京公益”品牌,並在新京報App開設“新京公益”頻道;未來,我們將集合各行業的公益內容及資源,同時,建立新京公益平臺,發揮主流媒體在向上向善道路上的創新與擔當。

我們報道重大公益事件,解讀熱點公益政策,共享行業公益信息,但我們不止於報道,“新京公益”將以報道爲起點,實現從發現到改變的公益閉環。

我們是接口,也是平臺,串聯起政府、企業、行業、公益組織以及熱心人士等多種資源,與全社會一道,共同打造一份全方位、立體化、多主體參與的公益事業。

我們並不囿於一域,而是花開數朵,既提供有形的物質幫扶,也注重無形的理念傳播。舉凡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兒童與青少年關愛、心理疾病照拂、應急救災、罕見病患者救助、文化守護等公益話題,都是“新京公益”觀照的對象、發力的重點。

紮根土地,向上生長,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新京公益不追逐虛懸迂遠的目標,但求日拱一卒聚沙成塔的改變。期待與你一起點亮,躬行,見證,助社會向善,讓公益之光照亮美好生活。

新京公益丨被照亮 想成爲光

今年1月1日起,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正式實施,新增15種罕見病藥物,覆蓋16種罕見病病種。然而,高值罕見病藥物的“進院難、用藥難、自付高”等困境,依然是罕見病藥物可及性道路上的“最後一公里”障礙。

資料圖。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教授表示,2018年是罕見病用藥保障的元年,起步雖然有點晚,之後的進展比較快。截至目前,我國已將207個罕見病病種納入罕見病目錄。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罕見病的藥品審批和上市加快,不斷有罕見病用藥被納入醫保目錄,獲批上市的75種罕見病用藥,已經有超50種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有26種罕見病用藥是通過國家醫保談判的方式被納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價幅度超過50%。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昊教授表示,罕見病羣體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高值罕見病藥物入院難。醫院作爲一個客觀運營的實體,需要考慮資金的週轉、用藥的週轉,包括罕見病用藥的配備所形成的資金佔壓及罕見病患者所特有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高值罕見病藥雖然進入醫保目錄,患者長期用藥的自費部分依然較高,導致難以持續性地規範用藥。

在談到費用分擔問題時,孫潔說,國談藥有特殊的單列支付制度,罕見病藥費高,並沒有被納入大病保險,要進一步呼籲通過單列支付制度銜接大病保險制度,把罕見病用藥納入其中,與門診慢性病、門診特殊病和住院的報銷待遇進行銜接,通過大病保險實現二次報銷。另外,可以考慮用按病組付費(DRG)或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支付方式對地方高發的重特大疾病進行二次分組,在二次分組基礎上再進行第三次報銷,也就是基本醫保報銷之外,二次大病保險報銷之後,在惠民保層面進行第三次報銷。

陳昊表示,罕見病的保障一直處於探索中,真正值得關注和應該引發更多思考的探索模式是在地方,比如上海,依託慈善基金做相關的保障工作,我認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向。

總體而言,對罕見病高昂費用的分擔,一定要依託多元的、多層次的保障,既包括基本醫保,也包括有可能會用得到的商業保險和普惠險、慈善事業,還有來自企業和產業界的科研性用藥、慈善性用藥,綜合性的舉措才能提供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

國際罕見病日丨點亮生命之光

4年多前,41歲的蔡磊確診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這種病位列世界五大絕症之首,近200年人類沒有實現重大突破,治癒率爲0。從風光一時的電商集團副總裁,變成漸凍症患者,蔡磊的人生只能用跌宕起伏來形容。

蔡磊正在試用人工喉。受訪者供圖

如今,蔡磊的身體正在逐步失控。起初是左手癱軟無力,手指無法擡起,再蔓延到右手。現在的雙手連點擊鼠標的力量都失去了。走路時,手掌腫脹無力地向下垂着,他的步伐緩慢蹣跚,小步小步地走,生活助理隨時跟着攙扶。吃飯、喝水、洗漱、如廁等一系列自理能力都喪失,簡單的扶眼鏡也只能依靠旁人來做。

由於喉肌和呼吸肌的退化,蔡磊的聲音吃力地從喉嚨裡擠出來,變得又細又尖。2023年年底,經歷乙流感染後,蔡磊的呼吸功能變得更弱,用力說話會喘氣困難,睡覺時他需要戴着呼吸機,來減少缺氧和二氧化碳儲留。

距離2019年蔡磊確診漸凍症已經過去了將近4年半,而漸凍症患者的平均生命存活週期只有3到5年。

在這段早已被預測的生命末期,蔡磊依然進行着他的“最後一次創業”。他組建團隊搭建漸凍症患者科研數據平臺,推進漸凍症藥物研發管線,提升漸凍症科研速度。“之前積累的能力、資源、資金,讓自己有可能(向疾病)發起挑戰,但沒想到能做到今天的地步。”

科研組的員工趙寧宇提到,在推進藥物管線時常常遇到問題。比如,一些藥可能在動物實驗中有效,但在人身上無效。甚至有的藥在動物上無效,反而在人身上有效。“這可能就是神經類疾病不好突破的原因。”

但他依然有信心,“科研就是在一次次失敗中突破的。”爲了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只要有希望的藥,團隊都抓緊推臨牀。

“這兩年來投入千萬極速推進臨牀,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並行推進更多管線,能救一個是一個。”蔡磊說。

1月27日,蔡磊發文宣佈,夫妻二人將捐助1億元用於支持漸凍症的基礎研究、藥物研發、臨牀醫療等科研項目。蔡磊說,“我相信,人類終有一天會把漸凍症從絕症的序列中抹去。”閱讀全文>>>

2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佈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撤銷所有樓市“辣招”,包括取消買家印花稅、新住宅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

資料圖。

業內人士預計,全面“撤辣”後,由於買家可節省大筆稅項開支,加上政府大力搶人才,將吸引非香港本地買家及投資者重投香港樓市,相信發展商會加快推售新盤,二手成交量預計會回升七成,10大屋苑今年成交量有望重上5000宗。

作爲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其豪宅市場多年吸引不少外來資金,尤其內地客,但過去10年政府爲壓抑樓市及外來需求,於2012年起先後推出“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向來港買樓的非本地或公司買家(以公司名義入市),開徵高達30%的重稅。即使去年施政報告“半撤辣”,將兩項辣稅的稅率分別降至7.5%,但仍要付15%。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鄒少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3000萬住宅爲例,內地買家可省3000×10.75%=322.5萬,300萬以下住宅,僅需繳納100元印花稅。此外,住宅轉售不再需要繳納10%-20%的額外印花稅。

鄒少偉分析指出,近期香港樓市低迷,房價持續下跌,較高位下跌超20%,創七年以來的新低。而印花稅調整是香港調控樓市最直接的方式,以往市場好的時候收緊印花稅,以抑制房價上漲,抑制投機,特別是非香港永久居民,購房稅費高企。

現在市場持續低迷,即便不徵收稅費,投資房產也難有收益,因此取消是較爲合理的,稅費大幅降低,有利於促進市場流動性,特別是吸引內地客戶到香港購房,短期內市場情緒、成交都有望得到改善。

實施超過十年的樓市辣稅終完成歷史任務,即日起全面撤銷。香港中原網站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樓市在“辣招”打壓下,住宅物業交投量不斷萎縮,中原地產統計的10大屋苑,成交量更由實行“辣招”前的超過1萬宗,減少至去年僅2000多宗,與1997年近2萬宗相比,更是大跌近九成。

全面撤銷“辣招”後,對接下來的市場影響如何?香港房地產獨立分析員紀言迅表示,作爲買家來說會划算很多,原來不打算入市的人羣,會覺得樓市會有反彈可能性,因此可能會積極入市,由此刺激一波交易量,增加買賣。尤其是以前一些被“辣招”所影響的人羣,或會進入市場,尤其是大灣區的買家,會吸引這些人羣前往香港買房,預計成交量上升將促進今年全年樓價平均升幅達5%左右。具體目前還不好判斷,還需觀察政策對市場的刺激到底有多大,以及整體經濟的情況。閱讀全文>>>

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受理了圍繞前總統特朗普的豁免權案。特朗普的這一主張在地方法院被駁回,在上訴法院被否決,如今最高法院將作出最終的裁決。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圖/IC photo

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佈,將就特朗普是否在涉嫌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一案中享有豁免權作出裁決。最高法院在一項簡短的命令中說,法院將裁決的問題是“前總統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享有總統豁免權,免受因任職期間和官方行爲有關的刑事起訴”。

最高法院將在4月22日那一週聽取辯論。在口頭辯論開始之前,特朗普需在3月19日前提交開庭陳詞,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辦公室需在4月8日前提交案情摘要、列出論點,特朗普則需在4月15日前提交最終的書面論點。美媒認爲,最高法院或將在五六月作出裁決,最遲也會在最高法院現任任期6月底結束前宣佈。

特朗普對最高法院的這一決定表示歡迎。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那就是沒有豁免權,總統將無法正常履職。他說,沒有豁免權,“總統們將一直擔憂離任後面臨錯誤的起訴和報復,甚至因此感到不知所措。而這可能導致對總統事實上的‘勒索’。”

去年8月,因涉嫌推翻2020年聯邦總統選舉結果,史密斯對特朗普發起刑事指控。特朗普面臨4項指控,包括共謀欺詐國家、串謀妨礙政府程序、妨礙或企圖妨礙官方程序以及陰謀侵犯公民權利。特朗普抨擊這是政治迫害,同時以總統豁免權爲由要求法官駁回此案,但遭到拒絕。特朗普隨後提起上訴。

許多法律專家認爲,這項裁決已非常全面、堅決,即使特朗普繼續上訴,最高法院也不會受理此案。然而,在特朗普2月12日向最高法院提出緊急上訴兩週後,最高法院還是受理了此案。而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法學院教授史蒂夫·弗拉德克看來,最高法院等了近兩週才決定受理此案,這表明此案存在幕後操縱,也表明最高法院法官無法直接就此案達成共識。但最高法院的受理對特朗普而言無疑是一大勝利。閱讀全文>>>

編輯 劉喆 設計 師春雷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