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廢菇包每年1.3億個 在地廠商難消化

新社每年香菇廢棄太空包高達1.325億包,由於末端廢菇包處理量能有限,導致處理費用逐年增加,立委江啓臣7日邀相關單位舉行協調會。(陳淑娥攝)

新社每年香菇廢棄太空包高達1.325億包,由於末端廢菇包處理量能有限,導致處理費用逐年增加,立委江啓臣7日邀相關單位舉行協調會。(陳淑娥攝)

立委江啓臣7日邀相關單位舉行協調會,現場菇農提出看法。(陳淑娥攝)

立委江啓臣7日邀相關單位舉行協調會,現場菇農提出看法。(陳淑娥攝)

臺中市新社香菇年產量佔全國約45%,每年廢棄太空包高達1.325億包,約9~10萬公噸,由於末端廢菇包處理量能有限,導致處理費用逐年增加,造成菇農嚴重負擔,立委江啓臣7日邀相關單位舉行協調會,廖姓菇農指出,現行有民間廠商也想投入廢菇包處理,但礙於法規問題申請不易,希望政府能開放讓更多廠商加入,透過競爭平衡市場價格。

根據統計,目前新社地區廢棄包處理場所,僅有中興畜牧場以及金德企業等民間處理場共7處,其中中興合作農場處理佔6.4%,民間處理場約93.6%。立委江啓臣今日邀請臺中市環保局、農業局、新社區公所、新社區農會、各產銷班代表等單位舉辦協調會。

江啓臣指出,臺灣香菇年栽培數量約2.5億包(約550公頃),其中新社區栽培香菇數量約1.125億包(約250公頃);另有杏鮑菇太空包年產量2000萬包,總計新社菇類每年廢棄太空包高達1.325億包,約9~10萬公噸。然而驚人的廢菇包數量也導致在地廠商無法消化,廠商數量少更導致價格持續飆升,進而拉高菇農生產成本。

江啓臣表示,新社香菇是在地重要農產,是就任立委至今都持續在關心的產業,爲了確保產業鏈完整性,末端的廢菇包處理問題也要努力解決,短期要先確認堆置場的合法問題,並請市府加強輔導廢菇包處理廠商,協助完成合法登記,讓更多人蔘與廢菇包處理。中長期則應由農會、相關農政單位組成技術小組,設法找出菇包再利用的方法,朝向永續利用的目標努力。

王姓菇農說,業者看準菇農在6~8月的使用需求惡意漲價,無奈因爲製造廠不足,讓菇農選擇性降低。此外今年已出現堆置需求,請政府提供暫置地點的規定辦法,以免菇農觸法。廖姓菇農指出,現行有民間廠商也想投入廢菇包處理,但礙於法規問題申請不易,希望政府能讓開放更多廠商加入,透過競爭平衡市場價格。

臺中市農業局科長林春良表示,廢包菇處理旺季於每年7至11月,去年曾與環保局合作輔導暫置場所,並補助菇類產銷班購置小型廢菇包粉碎機做示範計劃,今年會持續進行,未來也會輔導農會或產銷班成立合作社,強化處理量能。臺中市環保局副局長陳政良指出,目前合法處理業者也已開放個人申請,無論是農民或是產銷班都可以,主要問題在於確認用地及建物是否合法。

新社農會總幹事羅文正指出,感謝一路上都與菇農站在一起的江啓臣立委特別舉辦協調會關心香菇產業,有關環保局查緝廢菇包堆放問題,請環保局彙整相關注意事項,提供農會、各產銷班參考,以免菇農受罰。另外菇寮合法化問題,高昂的建置費用與冗長的申請流程,恐降低農民意願,請市府建立「菇舍建置模板」讓農民有明確指引。

有關菇寮設施合法化的問題,劉姓菇農指出,目前申請容許需要花費大量金錢與時間。以他個案爲例,還沒拿到使照就已耗時一年半,加上每分地需花費100萬元的高額費用,真的吃不消,不是每個菇農都負擔的起。江啓臣表示,將要求市府各局處強化橫向溝通,並加速處理流程,甚至成立專案小組或提供明確SOP指引,讓菇農申請有所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