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藏家疫軍突起 臺灣畫廊致力外展

近年新銳藏家已成爲亞洲市場主導羣體。(畫廊協會提供)

疫情延燒2年,臺灣的畫廊產業去年卻收穫極佳的藝博銷售成績,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表示,疫情將藝術家和藏家都留在臺灣,更讓在地性特色的作品開始受到關注,新的藏家也紛紛出現,對畫廊業者而言是新契機,也帶來挑戰。

畫廊協會公佈去年臺北、臺中與臺南藝博會成績,臺北展商銷售突破8億元,臺中銷售成長6成,臺南成長近5倍,售票有大幅成長。張逸羣笑稱:「臺北藝博去年甚至有賣黃牛票」,他觀察到民衆愈來愈願意接受和投入藝術收藏,也與新銳藏家有關。

畫廊協會統計,小於50歲的藏家已成爲臺灣各藝博會的主導羣體,高達3成以上的展商表示,透過藝博會接觸到5成以上的新藏家,而小於50歲的藏家佔了7成。張逸羣也強調,「藏家年輕化現象不僅在臺灣,也是亞洲重要藝術城市均有的趨勢。」

隨着年輕藏家投入和疫情加速數位轉型,2021年藝術產業的趨勢之一便是藝術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發展,張逸羣表示,除了爲藏家、畫廊業者開設多場論壇,也正在整合畫廊、藝術家與幣圈,希望找到成功的運行模式。

2022年畫廊協會除了原有的藝博會,更希望將國際畫廊帶入臺灣,將於4月推出「ART SOLO 2022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希望以一個展位一位藝術家,且參展費用十分親民的做法,將藝術家作品更完整呈現。

此外,今年也可望將文化部推動15年的MIT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帶向海外,目前規畫首站在日本,文化部並同意未來MIT得獎藝術家的一件作品將被藝術銀行所收藏;今年9月將首次舉辦的Frieze Seoul,臺灣作爲APAGA主席國,也計劃帶領檯灣會員於Frieze X KIAF展覽期間造訪韓國進行交流與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