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點滴】Noliko/病房中的美味

病房中的美味。圖/想樂

在加護病房觀察多日的老母終於轉入普通病房。那天,協助母親調整坐姿、小口餵食院方的供餐時,冷不防她冒出一句:「很好吃!感謝這些食物。」當下驚覺母女倆竟有如此相同的想法。望着母親細嚼慢嚥享受食物的表情,她口裡的滋味和心中的感受,曾在國外住院的我深感共鳴。

自待了整夜的觀察室返回病房,護理人員送來第一份餐食,我勉強起身,眼眶不禁溼潤,欣慰自己熬過難關,當下送入嘴裡的飯菜備感可口,體內幾近萎縮的細胞似乎被喚活起來。

醫院早餐有日式和洋式:白飯、納豆、炒蛋、海帶、胡蘿蔔牛蒡肉絲味噌湯、水果,或吐司、蛋、煎肉片、溫野菜、優格、水果;中餐有雞肉咖哩飯或烏龍/蕎麥麪、天婦羅、小松菜、昆布湯、水果等;晚餐有義大利麪或白飯、味噌芝麻燉肉、豆皮、炒青菜,食物使我在疼痛中尋得口腹的滿足與心靈的慰藉。

某日晚餐時間未到,鄰房老先生在走廊上大聲叫嚷要吃飯,護理師只好將他帶至護理站內安撫。不久餐食送來,圍上紙巾的老先生端坐在椅子上,顫抖持筷,吃得津津有味,看來食物也帶給他一股安神的力量和愉悅的感覺。

傷口因故破裂,再度進出手術室,焦躁和無奈之下毅然轉院治療。前來量測血壓體溫、檢視滴管的護理師安慰道:「辛苦妳了,要加油喔!」同時交給我一份點餐單,原來這間醫院會讓病人依喜好圈選下一週的每日三餐。

猶記得第一天選擇的早餐是土司、培根蛋、牛奶、溫野菜、切片蘋果;中午吃豆腐、香菇粉絲馬鈴薯燉肉、醋漬海帶、菇炒青江菜、蜆仔味噌湯、白飯及葡萄;晚餐是番茄海鮮義大利麪、煎鮭魚、培根煮白菜及藻類湯。多樣食材以少油鹽配方烹煮出的甘鮮味,大大刺激食慾,期待每日的餐點成爲我在病房中的小確幸。

對牀老奶奶夜夜鼾聲大作,爲避免影響睡眠,我們經常得請護理師去調整她的枕頭,以期降低打呼音量。某日她女兒來院探望,很有禮貌地與大家寒暄,並送上小禮物。精緻包裝的點心美如藝術珍品,小心翼翼取食一角,濃密香甜中帶有孩子代母致歉與感謝的心意。

當主治醫生告知出院日時,內心激動不已。是日中午與前來關心的好友在樓上餐廳,眺望窗外深秋景緻,開懷大啖培根菠菜義大利麪,啜飲久違的拿鐵,一掃住院以來的鬱悶。那縷溫熱香醇的氣味,至今仍覺撲鼻……

多年過去,目前已能坦然回首並自在掬取住院期間的點滴。憶起老天要我停下緊湊步調的那段時日,選擇三餐內容可謂一種期待,讓我暫時忘卻身體的疼痛;甜蜜禮物可謂子女的一片孝心,讓我理解患難中彼此的體諒;出院前能與探望的友人歡聚可謂一種快樂,讓我感受猶如重生的喜悅。

珍惜並感念病房中的每一個美味,它們如同我生命中的「貴人」,滋養我得以平安步出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