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密集推出,年內或帶來超30萬銷量增量

20日,在新華社推出的“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有關負責人明確,將採取更多務實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提質、降本、擴量,鞏固和擴大產業發展優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表示,在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方面,下一步要推動落實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在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方面,將支持相關企業加快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研發,鍛長板、補短板,持續增強產業競爭力。

他強調,要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要培育更多中國的龍頭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更加註重行業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零部件企業的協同配合,增強產業鏈韌性。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海林表示,將積極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也希望各國企業、研究機構、行業組織在貿易投資、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領域深化交流合作,通過加強政策對話、共同推進重點技術研發、推動自由貿易、促進資源要素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高效運行等,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競爭力持續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正在形成。

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8.2%和31.8%,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23.8%,成爲推動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力量。

何海林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持續創新積累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完善配套能力形成的產業鏈優勢、超大市場推動造就的產業規模優勢、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要素優勢四個方面。

何海林說,我國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綜合競爭優勢,得益於我們錨定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定力、堅持純電驅動路線不動搖,得益於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機制、政企學研密切協同配合,得益於行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創新形成強大內生動力,更得益於全球分工配合和開放合作、形成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協同。

數據顯示,我國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累計建成了充電基礎設施900多萬臺,進入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的企業超過150家。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銷量全球佔比超過60%。

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組織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此次活動時間爲2024年5月至12月,共計選取99款新能源汽車車型參與活動。

《通知》顯示,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將進一步下沉到縣域,選取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比例不高、未來市場潛力大的典型縣域城市,舉行若干場專場活動;以此爲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結合地區實際開展若干場特色活動,形成“1+N”活動佈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2020年~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累計銷量超過72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鄉是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推動國內大循環、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有力支撐。

近段時間以來,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密集推出。此前4月份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佈《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組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汽車以舊換新。隨後,商務部、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出臺《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了補貼範圍和標準。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新能源車下鄉與以舊換新雙重政策利好下,前期觀望的消費者有望轉化爲購車人羣,預計5月份新能源車會有一定購車需求的釋放,但是量不一定會很大,畢竟各地政策落地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年內或會帶來30萬~4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