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也會生病 單家祁盼打破社會偏見

單家祁會耐心的鼓勵患者,建立「治療同盟」,最希望做到的事情,就是能夠打破社會對於精神患者的刻板印象。(國泰醫院提供)

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單家祁,自臺大醫學系畢業後便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繼續攻讀精神健康,因爲喜歡研究人的心理、行爲,投入精神科至今已執業十多年。他說,從業以來最希望做到的事情,就是能夠打破社會對於精神患者的刻板印象,「就像身體各器官會生病一樣,心理也會生病,只要透過藥物以及定期看診,心理也能夠慢慢的痊癒。」

即使現代人愈來愈能接受看精神科,但標籤化問題還是很嚴重,單家祁說,許多人由於沒有病識感、或不願被認爲「有病」,擔心被貼上「精神病」標籤,常到了診間門口和家屬吵着不要看醫生,甚至進了診間,怎樣都不開口,這時他會觀察,患者是不是因不希望家屬在一旁,會委婉的請家屬在外等候。

「慢慢的引導,讓病人說出自己內心痛苦的地方很重要」,單家祁對於初診的病患,往往會花上較長時間,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醫生不是隻站在家屬那邊」,會耐心的鼓勵患者,建立「治療同盟」,也因此要花上比其他科別還要更多的看診時間,常常延診晚下班也不覺辛苦。

單家祁強調,許多人以爲看精神科醫師是「來聊天」,其實並非漫無目的的「聊」,而是有目的的「會談」,常常家屬會對個案說:「你跟醫師『聊』一下!」他常常忍不住「糾正」家屬,他強調,在診間與個案的談話,不論是診斷、評估或治療,都是有目的性的。

極度重視病患隱私的單家祁也分享,有時聽到個案回饋,在狀況不佳時,想起醫師說的某句話,就幫助他自我調適或度過難關,「這時心裡往往滿感動的」,更因此提醒自己,「醫師的一個舉措或言詞,都可能帶來想像不到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