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時代的新戰略三角
(圖/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丁因發動侵烏戰爭成衆矢之的,但如果認爲他會在壓力下屈服,則低估了這位「戰鬥民族」的政治強人。普丁的行事風格讓外界難以捉摸,反映的正是俄國作家貝查也夫筆下,充滿矛盾特質的俄羅斯民族性。
烏克蘭戰爭談談打打,西方媒體已把普丁下臺作爲終局的一個「想定」,但忽略了普丁出兵的動機,除了不滿北約東擴外,還有個人權力因素作祟。2024年俄羅斯將舉行總統大選,普丁因公投修憲成功有望連任,甚至作到2036年。如果普丁此時發動「懲烏戰爭」,能夠產生當年中越戰爭鄧小平「給越南一個教訓」的效果,也算是投下的一個賭注。只是,普丁沒想到對手是如此頑強抵抗,讓他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這次視訊對話,關注的是中共對俄烏戰爭的真正想法。中共的「戰略模糊」,讓美國搞不懂習近平「葫蘆裡究竟裝什麼膏藥」。拜登的如意算盤是讓戰爭拖垮一蹶不振的俄羅斯,然後再來處理中共這個主要矛盾,因此不希望任何人對俄扮演「雪中送炭」或「助紂爲虐」的角色。
習近平當然不是省油的燈,在談了一番中國歷史文化和國際關係的大道理後,給拜登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會「獨立自主作出判斷」。拜登把烏克蘭戰爭說成是代表專制與民主之間的真正鬥爭,意味着也把中共推向意識形態的對立面。「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中共怎會敵友不分,助拜登一臂之力?
冷戰時期確實有中美聯手對抗前蘇聯的經驗,但如美國圍堵政策設計者肯楠所預言,當全球因北約東擴而進入「新冷戰」時代後,過去「戰略三角」中的敵我關係和力量對比,現在都已發生重大變化。除非俄羅斯在這埸戰爭後被「打趴」,否則「新冷戰」就會出現新的「戰略三角」。對拜登而言,中俄聯手對抗美國是一個夢魘;但對習近平而言,除非美國放棄以中共爲假想敵的印太戰略,否則讓美國在東西兩個戰線「疲於奔命」,是最符合中共的戰略利益。
烏克蘭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只是時間的問題。交戰雙方與美歐都期待中共當「和事佬」,但在拜習視訊對話中,習近平以「解鈴還須繫鈴人」一句話帶過。中共與俄、烏皆維持良好的關係,確實是有條件扮演謀和的角色;只是,中共不願掉進別人設下的陷阱。習近平曾說「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我認爲北京會選擇適當的時機「出手」。
或許是擔心「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國人最近對於烏克蘭戰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所謂「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以臺灣的地理環境,本就要有凌空望遠的國際視野;但烏克蘭情勢發展至今,我們周遭充斥各種真假難辨的訊息,讓人眼花撩亂。如果根據一些假消息從事價值判斷,結論必然遠離事實,容易讓人產生誤判。
如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這句名言,就是判斷當前烏克蘭形勢的一個標準。回顧中共與前蘇聯當年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共爲了自身利益而「聯美製蘇」;美國爲了「聯中制蘇」而與同屬民主陣營的臺灣斷交,也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在國家利益的考量下,中美俄在烏克蘭戰爭和戰後的合縱連橫,都是國際政治現實中的常態。
從川普執政時期開始,中美關係每況愈下,臺美關係則是水漲船高;民共不相往來,致使兩岸關係嚴重倒退。這次蔡政府緊隨美國之後,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如果這個決定是基於臺灣整體利益的考量,應是無可厚非;但在臺灣被俄羅斯列名「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後,政府官員還「深感自豪」,那就大可不必了!(作者爲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