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都沒錯?康軒被逼道歉 遊淑慧氣炸了:警總又復僻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將「馬鈴薯」稱之爲「土豆」,引發爭議。(資料照/林志成翻攝)

「康軒文教」近日因出版的國中生物課本中,稱呼馬鈴薯爲「土豆」,遭綠營撻伐是「中共統戰」慘遭出征,康軒文教17日也因此被迫發佈聲明向外界致歉。臺北市議員遊淑慧18日就痛批,臺灣現在彷彿回到警總時代,每個人都要擔心自己說錯話就會被指控是「匪諜」、被「統戰」,真的太離譜。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生物的命名與分類」章節中,以三格漫畫形式向學生解釋,醋溜土豆絲的「土豆」可以是指馬鈴薯,但土豆也可以是指花生,說明學名的重要性。但卻遭綠營抨擊使用「中國用詞」是在配合中共統戰,引發爭議。

康軒文教17日也發佈道歉聲明,解釋該名詞是參考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並對於教科書用詞引發輿論爭議道歉。在教育部編國語辭典查詢,「土豆」的釋義有 3 大項,除了是豆科「落花生」、「花生」的別名,也是茄科「馬鈴薯」、「洋芋」的別名和豆科「葫蘆茶」的別名。

中廣集團董事長趙少康18日在《少康戰情室》節目中指出,馬鈴薯在大陸也不全是叫土豆,在東北地區叫「土豆」、在華北地區叫「山藥蛋」、在西北地區叫「洋芋」、在江浙地區叫「番芋」,在廣東、香港則是稱「薯仔」。

臺北市議員遊淑慧也表示,第一次到湘菜館看到「醋溜土豆絲」,也驚訝以爲是花生切絲,難道政府也要對這些湘菜館一一開罰嗎?她認爲,語言是活動的,本就會有互相交流,覺得哪個用詞好玩、易懂,就會開始流行使用。

遊淑慧指出,「閨密」也是大陸用法,但現在臺灣也經常在用,還有「網紅」、「學霸」、「老司機」等也都是大陸的用法,但臺灣人認爲很傳神,就也開始在使用這些詞彙。遊也提到,去年「大港開唱」邀請《大嘻哈時代》的明星表演,但官方宣傳時使用「說唱」一詞,也被網友出征砲轟是中國用詞,臺灣應該是稱「饒舌」,當時主辦方也因此被迫道歉。

遊淑慧痛批,臺灣現在根本回到警總時代,每個人都要擔心自己說錯話,一不小心就被指控是「匪諜」,被逼問是不是被同化、被統戰,真的不用這麼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