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亞歐黃金通道集聚“黃金機遇”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5日電 題:新疆:亞歐黃金通道集聚“黃金機遇”  新華社記者顧煜、郝玉、熊聰茹  貨物最快1分鐘即可通關,每隔幾分鐘就有航班飛往世界各地,1小時便能完成整列火車貨物裝卸……盛夏時節,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地帶的新疆一片繁忙。恰逢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開幕在即,從地下到空中的亞歐黃金通道聯通中外,不僅爲各國展商參展帶來便利,更爲天山南北集聚“黃金機遇”。

黃金通道提速

有“千年驛站”“百年口岸”之稱的霍爾果斯車水馬龍,一排排產自中國的各種車輛正有序通過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早在6月21日,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乾果等參加本屆亞歐博覽會的商品就已在霍爾果斯順利通關。  在距離霍爾果斯公路口岸不遠的一家國際貿易企業貨場內,每天有約500噸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蔬菜聚集到這裡,銷往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等國,爲當地果蔬市場增添“中國味道”。公司董事長於成忠說,現在通過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從霍爾果斯口岸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只需大約4個半小時。  走進新疆喀什綜合保稅區,滿目塔吊林立,車輛川流不息。今年5月下旬,全國首個IRU(國際道路運輸聯盟)認證的集結中心在喀什市落地。  “原來公司業務侷限在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集結中心成立後,公司業務向歐洲國家拓展有了依託。”新疆一家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紀盛國表示,今年公司國際運輸貿易額有望突破1億美元。  近年來,新疆不斷加強通道建設,目前已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18條,佔全國總數約三分之一,初步建成公路、鐵路、民航、管網、通信“五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網絡體系。

產業集聚釋放“黃金價值”

得益於黃金通道不斷完善,一批企業在新疆落地生根,釋放“黃金價值”。在霍爾果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加班加點趕製訂單。負責人張京斌說:“我們主要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大麥、麩皮等原料進行飼料成品加工,今年已進口原材料4000餘噸,目前生產了3000餘噸飼料成品,全年目標產值達2億元。”  阿拉山口曾經最出名的是這裡的風,被稱爲中國四大風口之一。如今,人們提起阿拉山口,先想到的則是橫穿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  “從阿拉山口口岸進口糧食是最優選擇,依託綜保區散糧鐵路專用線,貨物運輸效能得到極大保障。”當地一家糧食加工企業負責人尹飛鴻說,得益於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內散糧鐵路專用線的投運,企業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小麥可通過散糧專列直抵企業貯存糧食的筒倉,糧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新疆與全球197個國家和地區產生貿易往來,對中亞五國進出口同比增長28.1%,佔67.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46.6%,佔91.5%;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長258.6%。

黃金通道帶來更多“黃金機遇”

覆蓋天山南北的公路、成網成環的鐵路、“東西成扇”的航空網絡……一個東聯國內市場、西挽中亞歐洲,貿易往來頻繁、支撐國家向西開放的黃金通道加快建成的同時,也帶來更多“黃金機遇”。  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不少物流企業通過中歐(中亞)班列的穩定開行,國內貨物可以直接到達阿拉木圖的企業海外倉,業務範圍越來越廣。  阿拉山口市當地一家運營散糧鐵路專用線的企業負責人張法起表示,今年不少國內知名糧油加工企業前來參觀考察,還有企業已經開始洽談合作。  如今,隨着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阿亞古茲-塔城”已動工建設,中吉別迭裡口岸今年年內將實現通關,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項目由設想變爲現實,將爲天山南北帶來更多“黃金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