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式建築的「致命隱憂」 在地震頻繁的臺灣,如何讓大家住的更安心

▌新加坡式建築特色在於一樓爲停車空間。

近幾年房市出現不少「新加坡式華廈建築」,此種建築外觀如同騎樓式建築般,建築外廊面積放大采半戶外使用空間,最大特色是一樓規劃成停車空間,建築總樓層數大多規劃五至九樓,並且會規劃電梯設備,多爲小基地面積、容積率低的土地建造,或是危老都更改建而成,由於減少公共設施與車道公設,可大幅降低公設比,吸引了不少民衆的興趣。

新加坡式建築與一般建築的差別:

1.停車空間:一般大樓多將停車空間設置於地下室,而新加坡式建築則將停車空間設置在一樓,半戶外的空間,使停車空間通風與採光較好、出入方便。

2.公設比:新加坡式建築其一樓大廳、警衛室等基本公設空間相對減少,一樓僅爲一般停車空間、梯廳與出入大門,公設比降低許多,相對的管理費用也會降低。

新加坡式建築結構安全的隱憂

以房屋的結構設計而言,當地震來襲時,房屋所承受之地震力傳遞途徑是先由柱子傳到大梁,再由大梁傳至小樑,最後由小樑傳至樓版。因此,柱子可說是房屋中最重要的抗震結構體。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提醒,此種新加坡式建築因一樓設置停車空間而無牆面支撐,在地震頻繁的臺灣,即使是低樓層建築,也還是會有軟腳倒塌的疑慮,建議可以在一樓柱體做結構加強。

讓建築物在「遇到強震時,即使損毀,也不應立即崩塌」,這是房屋結構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就是說,就算遇到強震,也要儘可能做到柱子絕對不能崩塌,或至少也要延緩崩塌的時間,讓住在房屋裡面的人有足夠的時間逃生。

▌花蓮地震倒塌的白金雙星大樓(右)一樓設置停車空間,當大地震來襲時,容易造成軟腳建築而倒塌。圖中可看到有汽車停在一樓被大樓壓毀。

▌白金雙星大樓因地震造成一樓直接壓碎少一層。

建築結構安全的建議與改善:

對於新加坡式建築的一樓只設置柱子,沒有牆面的支撐,不少名衆還是擔心遇到地震時,建築物是否有較不安全且不穩固的疑慮。戴雲發創會理事長表示,這類型的建築在新加坡雖行之有年,但臺灣與新加坡的地理環境相差甚遠,且臺灣地震、颱風頻繁,雖然臺灣已針對地震嚴格修改建築法規,鋼筋量也相較以前增加許多,但若沒有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對建築物還是一大隱憂。

▌軟層立面示意圖。

戴雲發創會理事長表示,在臺灣建造此類型建築時,建議在地震易造成大樓倒塌的「軟弱層」處(通常指的是大樓的低樓層處,如一樓或一樓到夾層),其柱體可採用「創新建築4.0 」的「Alfa Safe柱中柱」耐震系統工法做結構安全之有效加強。此工法將傳統箍系筋改由一根沒有中斷的鋼筋彎折而成,並在柱內增設柱鋼筋及圓型箍筋,以增強垂直的承載能力並強化柱核心的圍束,能確保施工品質符合法規,並大幅提升建築物之耐震韌性、結構更加穩固,降低建築物因大地震來襲時,瞬間倒塌之風險。

▌「Alfa Safe柱中柱」有效強化柱核心圍束能力,使抗震韌性大幅提升、結構更穩固安全。

對建築安全而言,這些「看不見的地方纔更重要」,真正攸關房子安不安全在於建築內部的鋼筋與混凝土施工品質。臺灣因地理環境的關係,不論大、小地震都考驗着建築物對於天然災害的承受度,一旦建築的結構不穩固,小則建物牆壁龜裂,產生裂漏水等麻煩事情;嚴重則鋼筋鏽蝕而影響建物安全。

因此,唯有注重「優良的結構規劃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兩大要點,並將新科技、新工法導入建築工程,從規劃設計、材料及施工的每個品質細節都確實做到且完整透明化呈現,則能讓大家遠離地震帶來的恐慌,並真正住的安心、安全又放心。

建造 耐震 制震好宅 考慮建築結構 達到建築安全 老舊建築 危老重建 地主 自地自建 柱中柱 雙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