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丨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之路——中國先進產能的世界意義系列評論之三

原標題:新華時評丨堅定走好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之路——中國先進產能的世界意義系列評論之三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爲重新定義汽車所作努力似乎永無止境”“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呈爆炸式增長”……近期舉辦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新能源成“頂流”,智能化成“標配”,不斷刷新外媒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認知。

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茁壯成長,是資源、政策、戰略規劃等諸多發展要素優化配置的成功案例,是中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經濟從“快不快”到“好不好”、實現“質”“量”並重的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真本事,是在開放競爭中練就的,同時也爲世界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透過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成長,人們能夠更好地感知中國先進產能快速發展的必然性,進而理解中國繼續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遵循的是新發展理念,綠色可持續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綠色轉型是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不少國家都通過推動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努力實現氣候行動目標,積極搶佔低碳、零碳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高質量發展是綠色成爲普遍形態的發展,是中國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解決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關鍵之策。現在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全球新能源汽車一半以上行駛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2000萬輛,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來自中國。中國正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等領域形成規模龐大的發展增量,孕育的投資和消費市場據測算每年將達到十萬億元級。

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日益成爲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突破關鍵技術,在一個細分行業取得競爭優勢,進而盤活整個產業,最終對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積極帶動,實現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推動中國經濟從外延式擴張上升爲內涵式發展以及形成全球競爭比較優勢,中國新能源產業爲此提供了有力註腳。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全球經濟結構正在重塑。中國高度重視創新,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大型郵輪投入運營,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鬥者”號極限深潛,國產新手機成爲爆款,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揚帆出海……今日中國,科技日新月異,創新層出不窮,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歷史上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都經歷了高速增長後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隨着中國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出現變化,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過去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已經難以持續,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只有不斷創新、以質取勝,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才能支撐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在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把握主動。

當下,美西方炒作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矛頭直指中國具有全球比較優勢的新能源產業,其實質是通過歪曲抹黑中國高質量發展道路,阻遏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躍升路徑。理解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邏輯,就會明白,中國斷然不會被這一話術所“忽悠”。

中國用實際行動已經表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始終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心無旁騖做好自己的事,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必將爲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新華網)